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国内新闻 |
广西的旱情仍在持续,干旱可能造成呼吸道、消化道、甲肝、伤寒等多种传染病的流行。为此,自治区卫生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加大对灾区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消除干旱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
两队疾控专家昨日赶赴灾区
越是在缺水的情况下,越容易出现饮水安全的问题。3月26日,自治区卫生厅派出两组疾控专家,分赴受灾严重的河池和百色进行防病指导工作。
自治区疾控中心的专家莫建军带队前往河池灾区。当天下午记者与他取得联系时,他们还在赶往东兰县的路上。莫建军说,一路上艳阳高照,火辣辣的太阳让大家的心情很沉重。尽管还没到达目的地,沿路的情景无不显示出这次旱灾的严重性:沿路看不到应有的春耕景象,大片的土地干涸开裂,放眼望去几乎难以看到正在生长的农作物,只有极少数的田地上覆盖着地膜,那里面是农民仅存的希望。
莫建军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严重的旱情。如果天气持续干旱下去,可能会导致各种病毒繁殖速度加快。再加上生活用水缺乏,干旱地区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以及痢疾、感染性腹泻、甲肝、伤寒等传染病。这次,专家组将重点展开灾区饮用水监测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出发前,他们自备了两大箱矿泉水,足够一行人几天的饮用,目的是不给灾区增添用水负担。
每人每天20公斤水是底线
在“滴水贵如油”的情况下,灾区群众每人每天能获得20公斤用水。这个水量能维持人的正常卫生需求吗?记者采访了自治区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科的钟副科长。3月12日,她曾到受灾严重的东兰县和巴马县,对防病工作进行指导。
钟副科长说,在受灾严重的村屯设有集中供水点,每天有供水车来送水。东兰、巴马一带群山连绵,村民居住得比较分散。有的村民取到水后,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回到家。他们背水回家,一路上走得很慢,一方面是因为减少体力消耗就等于省水,另一方面是担心水桶里的水会因为颠簸而泼出来,可见水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珍贵。
她说,以一个三口之家计算,每天共有60公斤水。这些水基本能保证洗菜、做饭、饮用、洗脸、漱口等需求,但洗澡和洗衣服就比较困难了。按照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的规定,每天每人需要20~35公斤的水,才能维持人正常的卫生需求。因此,目前每人每天20公斤水的标准已经是底线了。
专家提醒非常时期莫喝生水
天气干旱让细菌有了大量繁殖的机会,灾区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很大的挑战。从2月份至今,东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连续抽取了141份饮用水水样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水中微生物超标的情况比较突出。为此,当地政府印制了10万份宣传饮水安全的材料,分发到户,指导村民在非常时期喝上安全的水。
钟副科长说,灾情严重加上消毒剂缺乏,饮用水的水质可能会出现问题。但是只要把水烧开,水中的微生物就会被杀灭,喝起来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因此,目前灾区的防病重点就是教导群众不能喝生水,饮用水一定要煮开。否则“病从口入”,痢疾、感染性腹泻、甲肝、伤寒等传染病就可能出现传播。
在应急期间,各地卫生部门都将加强对送水车辆和乡镇水厂供水的卫生监督,并强制对供水水质进行消毒。对于新找到的水资源,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防止水源污染。储存饮水的集水池或水柜都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采用公共水桶进行取水,以减少在旱灾期间发生相关卫生安全事件的危险。
据了解,目前各市、县卫生部门都派出了专业队伍,指导当地做好运水、送水、贮水设施的处理和消毒工作。灾区的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及临时性水源的卫生工作也有专人负责检验。此外,卫生部门还加大了对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监测力度。目前灾区尚未出现传染病疫情报告。 (记者张若凡)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