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救援队共救治1385名伤员 队员无高原反应——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西藏救援队共救治1385名伤员 队员无高原反应
2010年04月22日 11:22 来源:西藏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7.1级强震发生后,我区相关地(市)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的重要批示精神,紧急行动,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救援力量,共向玉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人员近300名。其中包括专业抢险救灾武警官兵105人,救援车辆11台及抢险救援装备;救援医护人员102人,车辆20台,通信抢修人员、地震专家、民政工作人员及其他救援人员。此外,西藏边防总队派出由20人组成的救援队伍和5台车辆。截至19日,我区救援队在玉树灾区已救治受伤群众1385名,找到遇难者遗体9具。

  最早抵达灾区的救援队

  灾情就是集结号。14日7时49分地震发生后,武警昌都消防支队官兵立即集结待命。9时50分,由60名消防官兵和5名昌都地区地震局工作人员组成的西藏首支救援队奉命从昌都地区出发,15日凌晨3:25分抵达玉树县城,凌晨6:30分开展搜救工作,是第一支抵达灾区开展搜救工作的专业抢险救灾队伍。武警西藏消防总队紧接着派出总队15名官兵和林芝支队30名官兵随后赶到玉树,与昌都救援队会合。救援队伍由武警西藏消防总队副总队长任指挥长。我区抢险救援队的闪电行动,在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带去了希望和鼓舞。

  15日抵达玉树灾区后,救援队及时展开搜救工作,当天找到5具遇难者遗体。16日,我区救援队按照自治区消防救援领导小组的指示,进一步扩大搜救范围。救援队分成五个小组,带着雷达生命探测仪、蛇眼视频仪及拓拆工具等救援器材,分别在县城繁华街道、人员聚集的老城区、寺庙、学校、宾馆等地进行搜寻。截至19日晚,未发现任何被埋的生命迹象,只找到了9具遇难者遗体。

  医疗救援队救治500名伤员

  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自治区卫生部门分两批派出医护人员102名、车辆20台。第一支医疗救援队伍由昌都地区21名医护人员组成,车辆2台,携带医疗救援器械和价值3万元的药品及部分救灾物资,于15日下午3时从昌都出发奔赴玉树灾区,16日上午抵达灾区,当天收治300名伤员。

  第二支医疗救援队伍由自治区卫生厅安排81名医护人员组成,车辆18台,也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灾区,并按照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展开伤员救治工作,截至20日,我区医疗救援队在玉树灾区共救治伤员3500多名。截至20日,昌都地区人民医院收治了18名自发从灾区来昌都求医的伤员。

  灾区最低气温零下八度

  据在灾区的我区救援人员介绍,玉树灾区海拔接近4000米,天气多变,有时一天下几场小雪,昼夜温差很大,晚上最冷时气温只有零下8度。搜救队员们每天早晨天一亮就开始工作,高原清晨的天气特别冷,有些战士手冻得连镐都握不住,但每个战士都十分努力,没有任何人抱怨。晚上,100多名搜救队员们就挤在两辆宿营车里睡觉。

  医疗救援队的医护人员们也特别辛苦,随着伤员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工作量都非常大。而在零度以下的夜里,他们只能睡在帐篷里,还要照顾伤员。

  吃饭都要下命令

  海拔近4000米的玉树灾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救援人员只能吃自带的方便面、干粮,喝自带的矿泉水,但是,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所有救援人员都在无怨无悔地忘我工作。

  搜救人员每天天亮就出发,中午就在搜救地点就着凉水啃点压缩干粮、干方便面。天黑时,营地通知回营吃饭,有的战士却还继续在搜救点挖掘,领导只好下命令强制战士们回营吃饭。

  医护人员由于工作量大,几乎没有集中吃饭的时间,他们只有在工作的空隙匆匆忙忙地喝口水,啃一块干面包或方便面。

  由于我区救援人员长期在高原生活工作,对高原气候十分适应,尽管灾区条件非常艰苦,救援人员也没有出现生病和不适应的情况。

  心心相印一家亲

  救援队到达玉树灾区后,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大家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用团结、真情和实际行动来抵抗无情的灾难。

  搜救队员、昌都县消防中队二班班长王刚告诉记者:搜救人员开展工作时,总有当地群众帮着带路,指点哪些地方可能会有人被掩埋,为搜救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在中午吃饭时,也经常有当地群众为战士们送来水和食物,这些都体现了灾区群众对救援人员的真情,让我们感动。

  在医疗队的临时救治点,也有许多当地群众来帮着抬伤员,照顾伤员。

  救援队官兵还自发为当地群众捐了款,仅干部捐款就超过了万元,战士捐款数额无法统计。(涂显锋)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