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8日电 《香港商报》17日刊出评论说,李登辉筹组“第三势力”,表面上看是想要促使台湾民主化快一点,事实上,他企图让“第三势力”可以承续李登辉路线。本质是“明统暗独”的李登辉路线,先寄生再主导国民党,紧接着要毁了国民党,继而又藉“台独”挟持民进党、也想毁了民进党。但“第三势力”是否符合台湾的主流民意,还是值得关注与质疑的。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日前宣称,他思考的“第三势力”是结合国、民两党和现任就拥有“第三势力”的人,也就是这个势力除了吸纳非国、民两党人士之外,还得从这两大党去寻找。表面上看,李登辉筹组“第三势力”是想要促使台湾民主化快一点,事实上,他更企图让“第三势力”可以承续李登辉路线。问题在于,“第三势力”是否符合台湾的主流民意?李登辉心目中的“第三势力”是否要把台湾两大党--国民党与民进党--裂解掉了?他真正目的是否仍然无法忘情于权力?均值得关注与质疑。
欲承续李登辉路线
李登辉筹组“第三势力”的构想,酝酿已久。他曾任国民党主席及国民党主政时期的台湾领导人长达13年,却在后半期的7年“明统暗独”、“假统真独”,逐渐与国民党的中心思想与中道的政策路线渐行渐远。2000年民进党胜选而上台主政,李登辉因国民党败选而被迫辞卸党主席后,便肆无忌惮地在理念与路线上与陈水扁当局合流,甚至组“台联党”与民进党形成“小绿”与“大绿”的结盟关系,纵横捭阖台湾政坛若干年,一直到2004年陈水扁第二任期后半,才因权力利益的纠葛而致若即若离。
事实上,李登辉根本是一名政治上的机会主义者,常会因现实权力的需要,一下子即把秉持许久的所谓“中心思想”给推翻掉了,或改变说词“颠三倒四”。例如:他批评国民党“倾中”,反对两岸签署ECFA,又倡议“弃马保台”,否定了马英九;他向来支持民进党,并且和民进党走得很近,五都选举期间还帮民进党新北市候选人蔡英文站台助讲,一方面说蔡英文很优秀,另一方面又批评蔡“但要当‘总统’的话,太年轻了,时机还嫌早了点,难保不会重蹈陈水扁的覆辙”。由此体现,李登辉对国、民两党都不满意,他在乎的是李登辉路线存亡绝续的现实问题,以及他是否仍然可以从中主导的问题。有民意基础吗?
李登辉路线指的是他主政期间,进行到一半的诸如教育改革、司法改革、台湾意识的问题,他不希望“半途而废”,而期盼有某股政治势力可以承续其路线,以便完成他的“未竟之业”,他对此始终耿耿于怀、无法或忘。然而,李登辉为了巩固本身口口声声标榜“民主”及在“民主”下形成的权力,素来惯用炒作民粹的手法,以致造成台湾的族群不安、认同分歧,莫此为甚。尤其无论他在主政时期或下野后,经常目睹台湾乱象,却从未提出改善之道,反而动辄“说三道四”、“横柴入灶”,惟恐天下不乱。
事实上,李登辉筹组“第三势力”目的在于承续其路线。问题在于,李登辉以所谓“两岸经贸过热”批评马当局“倾中”,显然与台湾的主流民意背道而驰,因有不少媒体透过民调选出去年马当局十大政策,ECFA获得最被认可的第一名。同样地,李登辉也批评蔡英文“时机尚早,可能重蹈陈水扁覆辙”,可能是指蔡跟着陈水扁走“新中间路线”或走“一边一国论”,根本不会成功。故此,李登辉理想中的“第三势力”,应该是要把他“未竟之业”继续贯彻下去、达成目标。如此,则“第三势力”不论是用什么名称,李登辉必然是其精神领导人,也是实权领导人。问题是,李登辉“借尸还魂”下的“第三势力”有民意基础吗?它能被台湾主流民意接受吗?显然很有疑问。
总之,本质是“明统暗独”的李登辉路线,先寄生再主导国民党,紧接着要毁了国民党,继而又藉“台独”挟持民进党、也想毁了民进党,可见同时想裂解国、民两党而组合而成的“第三势力”,能接受台湾民意的检验吗?不过,国、民两党仍须高度关注其后续发展,因为李登辉的言行向来具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特质。(潘锡堂)
参与互动(0) | 【编辑:程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