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媒称莫言助中国文学走出去 凸显中西交流通畅
中新网12月11日电 近期海外华文媒体围绕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话题将一路相随,北京时间11日凌晨,莫言正式领取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舆论称,莫言的成就可以和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各国大家无愧并列,平起平坐,并助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日渐通畅的佐证。
香港《文汇报》11日刊文《淡定领诺奖 莫言笑容可亲》以及转载《亲人平常心看待领奖》等稿件。
莫言7日在演讲之前一句“获奖是我个人的事情,诺贝尔文学奖从来就是颁给一个作家的,而不是颁给一个国家的”的话,掀起了波澜。美国《侨报》的报道称,与其狭隘地去解读莫言的言行举止,不如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文学发展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中。
法国欧洲时报网的评论称,诺贝尔文学奖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莫言终结中国社会的“诺奖焦渴”,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作品翻译的出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日渐通畅的佐证。
台湾《联合报》11日刊文指出,莫言的成就可以和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各国大家无愧并列,平起平坐;莫言对于中文的原创性开展,更是足以让同属华文世界的我们欣慰可以不经翻译直接阅读领会。
香港《明报》的报道指出,莫言在演讲中多次提及自己作品,这在过往文学奖得主演讲中并不常见,他说“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厌烦的”,但“不讲作品,我感到无从下嘴”。有评论称莫言的做法是有意将公众焦点放在其文学创作而非政治立场上。
美国《世界日报》11日称,尽管中国文学的受关注程度日益提升,但是中文作品的译本在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仍然不常见,莫言助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0日的评论称,两个月里,莫言的著作一版再版,作为文学研究者,一方面为莫言的成功感到喜悦,另一方面也有些担心,是不是广大中国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只是由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刺激?而这一关注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最终会随着诺贝尔颁奖仪式的结束而逐渐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