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忧郁药物让张纯如走向死亡?
张盈盈回忆与纯如共度的最后半年,有懊恼、有困惑、有悔恨,如果时光能重来,纯如仿佛就会仍在母亲身旁,一同欢笑。但由于家中没有类似病史、也没有接触过忧郁症病人,不论是张盈盈或纯如的先生,当时都不知道要如何从旁协助。虽然读了大量书籍,找了多位医生,“可是她(纯如)服用药物后的那种痛苦,心神因药物不能集中的那种煎熬,我虽恨不得可以帮她分担,却只能在一旁暗暗着急”。“很多次,纯如和我们谈起她对生病的感受”。那时小克利斯多福已经暂时送到祖父母家中寄养,10月加州的气候宜人,张绍进、张盈盈夫妇习惯午后在附近散散步,总是邀请女儿一起走,但张纯如总是告诉父母她“很痛,很不舒服”。
有一次,一家三人在小径上散着步,张纯如形容自己的感觉,“好像快要溺毙在一片汪洋中”,很多时候她感到快要窒息,“但那时,我还是没有想到,是服用抗忧郁药物造成她身心的痛苦,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身为科学家,张盈盈从女儿生病后的第一天,就开始巨细靡遗地记录女儿每天的行动能力、用药剂量、行为举止。即使是这样系统性而冰冷的生病纪录,张盈盈翻阅回想时,总是能清晰记得每一天与女儿共度的所有细节,她也往往因为这些甜蜜中带有酸苦的回忆,久久无法动笔。当张纯如生病,药物令她不舒服,张纯如曾经说她不想再吃这些药了,周围的家人当时以为她说这些话,只是不想面对生病的事实,毕竟医生比他们专业得多,只有持续的服用药物,才能控制住症状。“如果时光能重来,我会多听她在说什么……”
张纯如死后,张盈盈经常阅读与忧郁症相关的文章,2009年一位网民在网络上针对张纯如之死的留言,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位网民提到张纯如的死,可能是“药物引起自杀”的案例,并提到一位名叫泰彻(Dr. Teicher)的精神科医师。最后,张盈盈找到了在哈佛医学院行医的泰彻医生,泰彻给了她数篇他曾发表的研究,也建议她看《波士顿论坛》医药记者针对服用抗忧郁药物自杀患者家属,集体控告药厂所撰的书。根据泰彻的研究指出,部分抗忧郁药物的副作用,包括会使人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而这些自杀的念头,通常在病人服用这些药物的二至七周会浮现,甚至停止了药物,三天到三个月之间,有些患者仍有强烈的自杀念头。
纯如的死与南京大屠杀史实无关
张纯如在死前已有一次自杀的念头,让张盈盈的担忧成了现实,她更焦虑地跟在女儿身后,但最后几天纯如悄悄地买了把手枪。家中从来没有人拥有过枪支,张纯如最后却选择用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张盈盈说,这至今仍是她心中不能释怀的一大疑问。张盈盈说,“纯如一直是个坚强、开心的、勇敢的女人,她以前时常说,她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自杀,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张盈盈回想纯如对服药的排斥、抗拒,回想纯如在最后几个月行为态度的大幅改变,以及她自己曾经在药瓶子上看到的,小小的警语:“服用此药物的青少年,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我相信纯如的死,是因为药物导致她想了结自己的生命。”而这时,张纯如已经去世五年。
张盈盈在后来看到的报导中,才知道因服用类似药物导致自杀的案例很多,“但更多的诉讼达成和解,条件就是要签‘保密条约’”。药瓶上避轻就重的小小警语,张盈盈现在想来觉得讽刺不已。
对于许多人揣测张纯如会自杀,与她写《南京大屠杀》,看过太多战争、强暴的残忍画面,导致她心理压力太大“走不出来”而寻死。张盈盈说,纯如在探索南京大屠杀史实时,的确心情曾因此感到沉重,“但‘南’书早在1997年就出版,之后她已经在忙别的事,也出了别的书,纯如的死应与‘南’书并没有太大关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