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探访震后百日的旅日华人:恢复震前生活前路漫长(2)

2011年06月14日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灾区经营者有人忙碌有人愁

  一场大地震,使灾区华人经营者受到了冲击。灾后3个月,有人重新开业,有人面临关门。

  在仙台经营工艺装饰品店的杨尊东,地震之后面对家中、仓库和店铺的一片狼藉,看到碎裂的工艺品落了满地,他甚至失去了整理的心情。震灾发生之后,杨尊东夫妇把小孩送回上海,自己则投身于帮助当地灾民的活动中,直到5月黄金周,才收拾了店铺,重新开张。不过,由于工艺装饰品属于奢侈品,而非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在灾后几乎没有生意。与往年同期根本不能比。

  杨家在地震后被送回上海华师大附中念书的女儿,也在4月底接回了日本。杨尊东说,有一个儿子已经在华师大附属高中上学,这个是女儿,犹豫再三,还是应该在父母身边成长。对于今后的事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告诉记者,在灾区,现在只有生活必需品才卖得出去。

  张方明,从温州来日23年,15年前在石卷市开了温州菜馆。地震之后12天,也就是3月23日,他的温州菜馆就重新开张了,因为需要吃饭的灾民太多了。温州菜馆地势较高,受灾不严重,而走出门去,地势低的民居,都被海啸卷走了。人们住在避难所,或者在不通水不通煤气的家里,饮食很不方便。张方明在重新开通水电煤气之后,立即用存货重开了饭店。

  这个能坐50位客人的中华料理店,每天宾客盈门,多是从避难所里来的灾民,以及前往当地的志愿者。温州菜馆,为灾后的石卷每天做出热腾腾的饭菜。当然,除了恢复开店早、面向日本人口味以外,温州菜馆的生意兴隆也与地处海啸受灾中心地带有关。

  另一位在仙台开拉面店的周慧丽就没有这样“幸运”。来日20年的周慧丽和丈夫在8年前开了拉面店华龙饭店。由于地处市中心,竞争激烈,生意一直不算很好。地震后,从外表来看,店里没有受很大损失,但下了一场大雨后,才发现外表看不出问题的墙壁,漏水漏得厉害,至今还没有钱修理。

  震后,当地居民节衣缩食,出门吃饭,也多去牛肉饭店。“他们280元一份,怎么竞争得过?”周慧丽无奈地说。来日本之前,她的丈夫在公安局工作,如今很多老同事都生活得富裕从容,但自己一家子有人到中年的夫妇和3个男孩,却很不如意。如果在国内父母有家产的话,当然可以回去,但家里也无甚根基。来日20年,回国也无路可走,留在日本原本艰难,一场地震让这家拉面店雪上加霜。

  能够开店已经是一种恢复。有一家中华料理店地处海啸受灾区,记者拨打电话,只听到 “您拨打的电话属于无法接通地区”的录音,至今未能与他们联系上。

  无论是有了起色,还是难以复兴,石卷市的一位小学校长这样说灾区:经过停顿的3个月,时间终于开始流动了。

  震后“群居生活”尽头何在?

  “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这句脍炙人口的流行语源自早期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那是瓦希里对妻子说的一句话——生活穷困是暂时的,他总是这么安慰着。

  6月11日, 3•11东日本大地震将近百日,在宫城、岩手、福岛三个重灾区,仍有9万人无家可归。在灾民的怨声中,日本首相菅直人访问了岩手县灾区。他表示将致力于通过追加预算,为灾民重建家园。也就是说,政府要灾民相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而现在需要坚持和奋斗。

  与日本政府的承诺相对照,日本民众的反核运动却急剧升温。对此,在日华人、NPO法人日本人配偶者后援会的林飞感叹地摇了摇头:没有核电,日本的面包还会有吗?日本政府相信面包会有的,而灾区民众并非如此,大家借震后3个月的契机上街游行表达心声,无可厚非,但若是这股热情能够送往灾区,为灾民们奉献一片爱心,那世界会更加充满爱。

  林飞透露,尽管东日本大地震将逾百日,仍有许多灾民处于避难所“群居生活”的困境中。他们后援会先后三次走进灾区,当地灾民表示“现在相当困难”。3月份第一次走进灾区时,灾民们见到他们兴奋异常,说活着就是幸福。日前,他们第三次走进灾区,深入到岩手县重灾区大槌町,他们看到的是受到海啸波及,多数房屋损毁,大量居民滞留避难所大槌体育馆,等待临时房屋支援。

  大槌町避难所内多数为老人及儿童。尽管住所局促,但避难所却出奇的有序,很少听到灾民们抱怨。灾民们表示,地震发生后几天,避难所里的人们每天晚上要点蜡烛,一日三餐都啃面包。三个月后的现在条件有所改善,灾民们除了早上和中午吃面包外,晚上还能吃上肉和蔬菜。因物资供应不便,受灾居民通常仅可获发各地运来的饭团,罐头等方便食品,还有自卫队提供的白米饭等等。由于长期缺乏蔬菜和肉食,很多灾民已对政府提供的救援食物失去了兴趣,但也只能如此。

  避难所的生活实在乏味。每天早上6时30分开灯,晚上10时30分熄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一日三餐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工作和小孩上学,很多人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家园何时能够恢复。日本建屋当局此前承认,灾区所需要的5.2万栋房屋,目前只是完成了四成。该部门说,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找到适当地点建设房屋。一些灾民们不愿意迁到偏远地区,让当局深感为难。

  大槌町避难所最缺的就是人手。避难所里的工作人员只有10名左右,每周志愿者只能来两次。很多人变得焦虑不安,避难所究竟能开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不过据说8月份就可以搬进政府新盖的房子了。大槌町政府办公楼完全被毁,近日才在刚刚搭建的临时房屋中开始恢复工作,对灾民发放援助金等支援亦较为缓慢,许多灾民至今没有领到一分钱,可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据悉,日本红十字会汇总的援助金约为2514亿,目前到达灾民手中的约为370亿,仅占15%。没有钱,只能等待,只有“相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的”。

  目前,灾区遭到破坏的生活基本设施已大致得到恢复。除沿海地区以外,基本恢复了电力、煤气和电话线路。此外,由于海水倒灌入水井等原因,造成自来水管道修缮工程进展缓慢,但正在逐步确保替代水源的开发利用。林飞告诉《中文导报》,他们在大槌町遇到一家四口,到避难所来领取食物,说在家里做的白米饭,因为自来水中盐分过量没法吃,而政府又不管他们这些在自家避难的人。前几日,许多自家避难的人纷纷到避难所来“抢食物”,大槌町政府无奈之下开始实施供给制,凭证领取或定时上门送货。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透露,7个受灾县的临时安置房截至6月9日已有1万2077户入住。其中宫城县5917户,岩手县3774户,福岛县2112户。目前临时安置房建成数为2万7572户,入住率为43.8%。除沿海地区以外的灾区已基本上恢复生活基本设施,但至今仍有约9万人被迫居住在灾民安置点内。

  据警察厅汇总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中12个都道府县死亡人数达1万5413人,6个县失踪人数达8069人。据估计,三个重灾区的财物损失,加起来是1995年神户大地震的三倍。要恢复三个重灾区的本来面貌,估计得花约25万亿日元,需长达5-10年的时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