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低龄留学 做好准备尽快适应

2011年07月05日 09:12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随着留学生低龄化的趋势,留学风险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家长的面前。近日,许多家长致电本报,询问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记者采访了省内一些留学专家。“年龄过小的留学生,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留学专家认为,在国内参加国际班学习,提前做好出国准备,可以尽快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留学风险——

  低龄留学提防三种问题

  据了解,近几年中国低龄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这一群体因为年龄层次较低,容易产生一些问题,郑州基石国际高中校长庞凯把这些问题归纳成三个方面。

  生活能力不强难以自理

  已经从澳洲学成回国的李欣说:“我是在高二的时候就出国了,开始以为出国应该是轻松的事情,可以旅游,可以吃到异国特色的食品,到了国外却发现根本不是这样。没想到国外的物价这么贵,而且生病了,也没人照顾,和国内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

  低龄留学生只身处于海外,在得不到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动手解决。但是,由于在国内时,长久对父母的依赖,导致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独当一面,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另外,他们在出国前,受尽父母的娇宠,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也导致他们出国后,在与他人相处时,过于自我,缺乏沟通能力。

  语言障碍容易产生孤独

  文化差异,语言不通也是困扰海外华人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在留学生群体中表现得也尤为突出。一些低龄留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经验,甚至还带有“怕生”的心理,因此当他们与当地人接触聊天时,往往彼此找不到共同话题,进而很难融入其中,于是产生孤独感,不愿与外界接触,最终与当地的文化、生活环境渐行渐远。

  心理承受力弱导致留学失败

  “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低龄留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适应尚可解决。但是,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却对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庞凯说,无论是独立生活还是文化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在低龄留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上体现出来。这种压力来源于多方面,不仅仅来自学习成绩,还来自语言障碍、人际关系、文化差异等。

  “在低龄留学生中,不乏因为难以抗拒这种文化冲击,最终选择放弃留学,重返国内读书的例子。”庞凯说。

  规避风险——

  上国际班提前做好留学准备

  那么该如何规避风险呢?“规避风险要从学生到国外读大学的途径来看。”四十七中中美国际班的负责人分析说,高中生到国外读大学主要有三种途径,不同的途径,有不同优势。

  考托福直接升入国外大学

  在国内参加托福或雅思考试,达到大学入学要求,到国外直接进入大学就读。目前,北美大学的入学英语成绩要求一般是:托福550分或雅思6.5分以上,英国或澳洲一般是雅思6分以上。这条途径比较快捷,但这条途径对于绝大部分高中生来讲又是非常难的,因为目前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经过短时间培训,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而且由于国内的托福或雅思培训,一般只针对考试技巧,对于学生真正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所以,即使个别学生在国内考试成绩达到了入学要求,但真正到了国外还是不能适应,英语考试得了高分,到国外却听不懂课,不得不中途退出的大有人在。

  先在国外上语言学校

  进入国外大学的语言中心,完成相应级别后,直接进入该大学。这条途径的优势是直接、简单。但由于大学的语言中心成绩,往往只有该大学认可,所以如果学生发觉该大学不是理想学校想转学时,会因为成绩不被其他大学认可,不得不重新考试,造成很大麻烦。由于我们国内的信息量有限,学生的志向又是变化的,所以学生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后,换学校或专业的现象很普遍。

  进入国际班在国内读预科

  进入高中国际班学习,在国内读预科。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达到大学入学要求;使自己具备顺利完成学业的能力。

  据郑州十一中校长王中立介绍,目前,国际班的课程更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例如:计划课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组织策划活动,锻炼学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戏剧课通过演绎舞台剧,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自我,增强自信心;领导力课则培养学生演讲及领导技能等。国际班学生由于接受了更为严格的学习和生活的培训,更容易适应国外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在国际班接受学习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教授学生英语,更在于它采用的是全英全外教的课程模式。”王中立认为,这样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高中学科知识的英语转换衔接,掌握国外大学学习技能和团队分组合作学习技巧。衔接、适应西方大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考试要求。(雷群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