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今昔(3)

2012年05月28日 18:1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永远的坚守——向幸福出发

  新疆自汉代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共同栖居的家园。

  已走过50年光辉历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屯垦戍边”4个大字写在了兵团旗帜上。“屯垦”就是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边疆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戍边”就是维护祖国统一、保持边疆稳定,与当地军民一起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开发建设50年来,兵团在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修建了113座水库和10万多公里的灌溉渠道,建成了3200多项灌溉工程,从荒漠中夺取了106万公顷耕地,形成了中国内陆干旱地区别具一格的机械化、集约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体系。

  今天,新疆每3亩耕地中就有1亩是兵团开垦的;兵团棉花单产多年保持全国纪录,棉花出口总量占全国的50%,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粮食产量的19.9%、油料产量的30%、甜菜产量的44.5%来自于兵团。

  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对兵团的发展给予了大力和无私的支持。兵团建立初期组织农场规划时,各地政府给兵团农牧团场划拨了大片国有荒地和草场,为生产部队提供劳动工具、手把手地给战士传授生产技能;20世纪90年代初,农二师塔里木垦区严重干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和政府在自身用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5次向该垦区送输水2.45亿立方米。正是这种支持,保证了兵团的发展拥有广阔的空间,使兵团事业发展成为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成屯垦戍边的使命提供了前提条件。

  兵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同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当地军民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建文明、共同发展,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当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境外恐怖势力勾结在一起,在新疆策划、组织暴力恐怖活动,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时,在长期、复杂、尖锐、激烈的反分裂斗争中,百万兵团人坚定英勇地站在“屯垦戍边、反恐维稳”第一线,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历史与现实证明,屯垦戍边、劳武结合之策保证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战时需要和机动灵活性;军队的体制制度保证了集中指挥和强大的动员力;分处新疆各地的战略布局保证了就近出动和快速反应;各师团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库、战略物资储备库和大而全的生产力提供了充足的自我保障能力。兵团的应急机制,强大的民兵力量,配合公安、武警和部队,在警戒、控守、恢复社会稳定等多项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十三师公安局柳树泉派出所指导员、维吾尔族汉子依布拉英·艾买提是一位克忠职守、忘我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柳树泉农场20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积案率更不可思议地为“0”,该农场成为哈密地区的首善之区。“7·5”事件发生后,依布拉英·艾买提在巡逻、排查的维稳一线连续奋战了8天8夜,因极度劳累突发脑溢血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7月15日以身殉职,享年45岁,而7天之后就是他小儿子8岁的生日。出发那天他答应给儿子买一双新鞋回来,这个承诺成为家人永远的伤痛……

  兵团政委车俊赴任后,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和“反恐维稳”需要,强调兵团要提高“兵”的素质、加强“兵”的能力,要求从兵团领导到基层干部普遍参加军训,他和司令员刘新齐带头参加了风雪10公里徒步大拉练,民兵训练、军事演习的力度密度也大大加强。

  进入兵团军事部作战指挥中心,迎面墙上是巨大的电子屏幕,新疆各地、各师团所在地凡有异动,现场的信息、动态、视频会即刻传输到指挥中心并直达北京,高端决策和作战命令会在同一时间传递到现场指挥员。祖国统一不容分裂,一处闹事雷霆万击,暴乱冒头顷刻毁灭,谁敢拿脑袋往长城上撞,那就是自取灭亡!

  邓小平曾称赞兵团是“新疆稳定的核心”。胡锦涛视察兵团时说,兵团是维护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

  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从飞机上俯瞰辽阔的新疆大地,它就像一部以天山山脉为书脊的打开的大书。60余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和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这部大书写成爱国史诗和英雄史诗。进入新时期、新世纪,改革开放的强劲动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全面支援,特别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全国范围的“全方位对口援疆”,在新疆开发建设史上掀起最为波澜壮阔、最为激动人心的第四次浪潮,这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性机遇,是2200万新疆人民向全面小康出发、向幸福出发的壮丽进军。

  对口支援兵团的国家各部委、各省市和各大央企急切地问,你们需要什么?希望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兵团党委的回答是:“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

  截至2011年,全兵团共有158个援疆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总额近75亿元。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市的援助资金全部到位;按照五年援疆规划,广东省支援农三师总投资34亿元,仅为50团保障房建设工程就投入援建资金9000万元;浙江省援建农一师2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7亿元;河北对口支援农二师22个项目,2011年投资近4亿元……

  还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内地企业,争先恐后涌入兵团落地开花;大批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专家远离故土亲人,入疆挂职长期工作,他们带来了改革开放的新观念,带来了成熟的经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广阔的市场和广泛的交流合作。内地数十所名牌大学、中学办起了新疆学生班;大批新疆青年人才被送往内地各大城市培训;新疆特色农副产品与沿海企业连接成深加工的产业链;兵团大地那些灰色的土房子被迅速抹去,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片楼房林立的小城镇和现代化的牧民定居点,一座座崭新的医院和学校……

  阿拉尔市坐落在塔里木垦区,是农一师最大的一块绿洲。2011年8月11日,和田河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突然决堤而出,一夜之间,南口农场的大面积良田和12团的5万亩棉花、枣园成了波翻浪涌的一片泽国,上千户职工的住房坍塌。“几十年不遇啊!水流轰轰作响,像打雷一样,有两米多高,我们刚抱起孩子跑出门,水就进去了,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南口农场职工祝力民和郭建生对我说。

  灾区群众没想到,对口援助农一师的浙江省台州市的领导来得这样快,“就像自家遭灾了一样”。足蹬大水靴,走在泥泞中,看到烈日下临时支起的一顶顶帐篷和泡在洪水中的庄稼,台州领导当即决定:“要把灾民安居作为援建工作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

  5280万元的资助资金迅速到位,2.5亿元的投资规划迅速启动,住宅恢复和重建新社区的浩大工程迅速破土动工……

  今天漫步在这片花红柳绿的土地上,走进别具江南风情的“台州新村”,观赏着吊脚楼似的色彩鲜艳的68幢楼房,点缀其间的溪泉、清池、假山、甬道、绿林,造型优美的公共会客室、文化活动室,还有通向家家户户的冬天可供热、夏天可纳凉的地源热输送管道……我深深感受到台州人民的殷切爱心和援疆事业的崇高与伟大——追求共同的安宁和幸福,是人类心灵最美丽的花朵呵!

  祝力民的新家,地上铺着白底蓝花的瓷砖,墙上涂了白乳胶漆,厨房里有钢制锅灶、排气扇、碗柜……所有这一切都是细心的台州人民做好的,“想得太周到了,我们卷上铺盖就可以住进来啦!”祝新民高兴地说。陪同的台州援疆总指挥吴才平说:“兵团人为国家站岗放哨,吃了几辈子的苦,我们做什么都不为过!”

  是的。兵团人家家都有一部艰苦的创业史,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和震撼着内地人的心。很多援疆干部说,“我们是带着感恩的心来工作的”。江苏省镇江市副主任医师仇立春放弃了去英国与妻女团聚的计划,第一个报名参加援疆;广东省惠州市高级教师谢振中出任农3师图木舒克市高级中学副校长仅一年,2011年该校高考本科上线率就跃升至50%以上,比前一年翻了近一倍;黑龙江省援疆前方副总指挥曲敏出任农10师副师长,经他奔走牵线,13位省级领导、70多位厅局级干部先后赴疆考察慰问,在规定动作之外,仅捐款捐物累计就达3600万元;石家庄市援疆干部狄增建出任31团副团长,为该团农副产品进入河北市场打开多条通道,该市裕华区决定用3年时间对该团所有中小学教师轮训一遍,并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证;来自辽宁省的农9师医院妇产科主任李兆奎,53岁时主动报名入疆,他的精湛医术和良好医风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闻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也更加劳累。今年春,李兆奎被发现患有肺癌,身体极度虚弱,在返回沈阳治疗之前,他仍然坚持坐在轮椅上为多位患者做了手术,患者哈萨克族妇女加依娜尔向他深深鞠躬并敬献了“辽宁白求恩加可斯(好)”的锦旗……

  今天,从天空到陆地,从道路到网络,新疆与内地之间构成一条更加宏大的“丝绸之路”,这里奔腾着大爱的热流,激荡着合力的巨浪,汇集着未来的憧憬。与此同时,在兵团党委的领导下,260万兵团人奋发蹈厉,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目标,以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2011年,54个“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项目开工49个;高新节水技术灌溉面积达1100万亩,占全兵团有效灌溉面积的2/3;出于坚定不移的“民生为先、居住为要”的理念,兵团保障房安居工程连续3年每年完成近20万套,招商引资257亿元;今年还将继续实施17万户保障性安居工程、4万户农村安居工程和2000户牧民定居工程……

  地窝子——干打垒——砖瓦房——新楼区。

  “屯垦戍边”变成了“建城戍边”。

  这就是兵团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生动景象!

  在那些看似枯燥的数据后面,沸腾着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勃勃生机,闪耀着伟大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许多月朗风清的夜晚,徜徉于天山南北那些城市的滚滚车流、亮丽橱窗和万家灯火,漫步于乌鲁木齐、和田人潮涌动、万紫千红的大巴扎(巨型集市),走进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牧民定居新村,伴着都达尔的琴声在“农家乐”舞会上翩翩起舞,我一直被历史也被今天深深激动和感染着。和谐是美丽的,安宁是美丽的,幸福是美丽的,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是多么美丽呵!草原上所有的欢歌笑语,城市里所有的时尚风情都表明,今天的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今天的新疆越来越美丽。明天的新疆将更加美丽。

  新疆各族人民和广大兵团人正在向幸福出发。幸福在哪里?回首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总结人生的历程和经验,唯一的结论是:幸福在家里!中国是13亿各族人民共有的家,美好安宁的家是我们共有的幸福。

  兵团人心语——

  “一切为了神圣国土!”

  新疆有一种别样的壮阔的美。走进蓝天高远、雪山巍峨的新疆,我们经历过的所有天空都显得低矮。西域的万种风情,神秘的戈壁沙漠,圣洁的昆仑天山都是挥之不去的诱惑。行进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仿佛仍看到古楼兰姑娘丝衣轻舞飞扬,玉佩锵然作响,纵马奔驰在鲜花盛开的草原。我们虽看不到她花样的容颜,历史已在她湛蓝的眼眸里沉醉;旅行者虽听不懂她的语言,心灵已在她迷人的歌声中飘远……

  站在风景之外,看到的是诗意和美丽;走进风景之内,才会深深体味到兵团人的奉献与艰辛。

  是的,这里正在发生令人激动和振奋的变化:绿洲正在延伸,美丽正在生长,富足正在前进,现代正在崛起。但薄弱的历史基础,艰难的生态环境,“孔雀东南飞”造成的人才匮乏,特别是为保卫国家领土而在生态环境艰难的边境线建立的个别团场,其困境显然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兵团人坚守在这里,就意味着他们继续坚守着清贫和孤寂,坚守着神圣的责任。农六师北塔山牧场与蒙古国接壤,海拔3280米,放眼一望,远处是乱石裸露的荒山秃岭,脚下是贫瘠的荒滩戈壁。这里是个大风口,冬天遇上极端天气,会有大批牲畜被冻死。现在公路修通了,可大雪封山时道路被两米厚的雪掩埋起来,汽车开进去犹如驶于深谷,因此两侧电线杆上端都挂着红色箭头指示牌以指明方向。

  这里的牧民不能养绵羊只能养山羊,因为山羊能爬山。这里的水很硬,烧开了壶底留有一层白色残渣。这里的平均寿命53岁,60多岁以上的老人很少。这里一年四季只有白菜土豆和很少的胡萝卜可吃,而且要到210公里以外的奇台县城去买,眼下白菜没有了,只剩土豆了。这里靠太阳能发电,天气不好,晚上就没电了,所有的家用电器都成了摆设。这里的羊也是为了“保家卫国”,长年吃不饱,瘦成一把骨头,所以职工收入很低,半数以上吃“低保”……

  这里的贫困在天不在人。这里其实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全场3600多名干部职工坚守着,场部学校党支书、优秀的哈萨克族女干部努尔·古丽率领她的教师团队坚守着。几位大学生曾来过这里,可先后都走了——条件确实太艰苦了,一位男青年流着泪说,在这里我连对象都找不到,不走怎么办啊?全校13个班只有一个汉族学生,但一直坚持双语教学。古丽的父亲过去是场部的牧马人,老人节衣缩食把3个女儿都培养成大学生,因此古丽深知少数民族家长们的渴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只有学会汉语才能走出大山。“为了孩子,一切都值了!”话语间,古丽眼里有了泪光。一次大暴雨,洪水淹了学校,鸽蛋大的冰雹砸下来,古丽和老师们在这边往半山腰上救孩子,家长们站在对面的山头上哭喊不止。那天,援教老师切了半根胡萝卜给一个学生吃,转眼间涌进几十个孩子伸手要,胡萝卜很快发没了,好些没得到的孩子哭了,那位老师也哭了……

  一位外来民工目睹这里的严酷环境和艰苦条件,感慨地说:“你们这儿就像老革命的根据地!”

  兵团人的奉献是伟大的,兵团人的精神是伟大的,兵团的发展建设与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应当感恩,应当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这是许多到过兵团的内地人的一句真心话。

  伟大而神圣的军垦事业会一代接一代延续下去。此刻我想起驻扎在小白杨哨所旁的女民兵班,那些美丽的女孩子,清一色大学生,在巡逻、训练中晒得黝黑,其中几个姑娘在内地都市做过几年职业白领,后来先后返回新疆。我问她们为什么?一身迷彩服的班长孙雪动情地说:“这是我们爷爷奶奶创业的地方,他们不希望我们离开。我爷爷说,国土总得有人守啊。我一直记着这句话,这就是我们对新疆的承诺!”(蒋巍)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