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舰队在与西水道被外国军舰飞机轮番跟踪(图)(2)
D+5日:飞翔在太平洋上空
到达预定海域后,编队按计划展开训练。今天的课目是舰机联合搜救和临检拿捕。这是此行最没有硝烟味的一个训练日。
经过特批,我登上舟山舰舰载直升机,飞上了西太平洋的天空。
太平洋,这片地球上最浩瀚的大洋,此刻就在直升机旋翼之下。俯瞰太平洋,波涛汹涌的海面下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蓝色,战舰驶过,在洋面上留下一条条白色航迹。
这就是我们纵横驰骋的疆场,这就是我们心驰神往的深蓝!
战鹰在太平洋上空呼啸盘旋,飞行员艺高胆大,不时操纵飞机超低空悬停,飞速旋转的机翼卷起漫天水雾,在阳光照耀下变幻出一道道七彩虹霓。
曾几何时,浩瀚大洋难见中国军舰的踪影,如今,走向深蓝已不是梦想——海军出访舰艇编队两次完成环球航行,护航编队13批远征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军远海训练编队一次次突破岛链,演兵太平洋。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海训练,总有人说三道四,但远航这些天,从将军到水兵,大家一致的观点是:中国海军应该更频繁、更自信地走出岛链,到这片辽阔海域训练,把曾是“黄水海军”的过去,彻底埋葬在西太平洋6000多米深的海底。
D+6日~D+8日:见习舰长和90后水兵
受热带风暴“宝霞”外围影响,海上涌浪不断增大。熟悉海况的人知道,涌比浪更可怕,特别是当涌长与舰体长度相近时,容易形成舰体“中拱”和“中空”,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舰体折断。战舰随着涌浪上下起伏、左右摇摆,让人头昏脑涨,但战斗警报照常拉响,官兵们快速奔向各自战位。
今天的训练课目是编队海上拦截和打击敌方机动兵力。自抵达太平洋海域后,训练一天都没停歇,从单舰到编队、从武器操演到红蓝对抗,大洋演兵渐入佳境。
“发现不明雷达信号!”在舟山舰作战指挥室,听到雷达兵的报告,34岁的见习舰长张星沉着应对,指挥舰员作好战斗准备。
张星中校堪称此次远海训练的“公众人物”。驻舰期间,每天舱室广播里听到的战斗警报、战斗指令都是由他发出的。小伙子中等个,小眼睛,国字脸,看上去倍儿精神。他发出的每条战斗指令都透着股狠劲儿,震得你耳膜生痛。
编队里军衔、职级比张星高的军官大有人在,按说在等级森严的军队,应该轮不到他发号施令。但后来发现正是见习舰长的“特权”,才让他有机会在大洋上一展身手。
见习舰长通常是指没有经过全训的舰长,海军舰长培养选拔有严格的制度程序,张星必须在见习期内经历大洋风浪磨砺,完成被称为考“海博士”的全训合格考试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舰长。
于是,我们看到不管是大风浪航行还是实战课目训练,都是张星中校在操舰、导调。他身旁,挂少将军衔的舰队副司令、挂大校军衔的支队长,都甘心情愿为他保驾护航。人们常用“黄金等身”来形容培养一名飞行员的成本代价,而打造一名合格的舰长不但要“黄金等身”,更需一大批有大海般宽广胸怀的“陪练”全力帮衬。
在舟山舰各个战位,从英姿勃发的对海、对空、反潜作战长,到击键如飞的指控兵,均是挂着上尉、中尉甚至上等兵军衔的90后官兵,他们充满朝气、自信满满。
太平洋其实并不太平。编队四周24小时有外舰游弋,不时有外国飞机临空,要说“复杂电磁环境”,这里是真复杂。但就是在被“围观”的复杂环境里,年轻的海军官兵们镇定自若,各课目演练按计划进展,丝毫不受影响。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编队指挥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邱延鹏少将说。他曾率舰艇编队参加多国海军联合演习、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前出远海训练,遇到外舰、外机跟踪就紧张,很多训练课目不敢搞。“这些年远海训练带来的变化,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部队和官兵越来越自信了!”
中国海军的自信来自实力。随着新型舰艇、潜艇、战机不断入列,海军主战装备性能与超级大国海军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一支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强大海军已初具规模。
我们的自信也来自经历和磨砺。此次编队85%以上官兵有过远航经历,仅舟山舰就曾经两次护航,3度出岛链远海训练,并出访、停靠过17个国家,航迹最远到达南非德班港。
远海训练更是一种考验。就在上半年一次远洋训练中,一架舰载机受突变气流影响,历经“四降四起”,飞行员处变不惊,最终驾机安全着舰。经历那次生死考验的飞行员徐荣,这回又随编队出征,一次次驾机翱翔海空。
入夜,海空寂寥,繁星点点。和编队政工指挥员、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陈显国谈及自信话题,他说,海军官兵自信的底气,说到底是来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因为我们是与强大的祖国一起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