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黎维和部队1天排200余枚子母弹
我赴黎维和部队凭过硬素质一天排除200余枚子母弹——成都军区14集团军工兵团赴黎维和纪事
今年2月,我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在给总部的一份报告中,这样称赞成都军区14集团军工兵团赴黎维和官兵:“他们已经成为我在黎开展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
类似这样的殊荣,这个团还远不止这些:安南和潘基文两任联合国秘书长,联黎司令部历任司令等数十人,先后接见该团维和官兵,充分肯定他们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出色表现。
军队形象折射国家形象。2006年以来,一茬茬维和官兵在地中海畔以自身的风采,将和平发展的中国魅力展现无遗,将和平文明的中国军队的魅力展现无遗,为祖国和军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和友谊。
靠过硬素质铸造“名片”
3月12日,被喻为“死亡”地带的黎以边境某雷场,工程机械手朱云超驾驶一辆前端伸出“V形”钉耙、背上竖起两只“手臂”的扫雷车紧张作业。只见他施展“三头六臂”,“钉耙”犁刨、火箭爆破……不到半小时,就开辟出一条宽5米、长100余米的安全通道。
随即,扫雷连排长童磊遥控扫雷机器人进入通道,对“盲区”进行搜排。机器人一边缓缓行进,一边机敏地伸出探头。突然警灯闪烁,警铃持续响起,一枚防坦克地雷被锁定。
童排长轻击鼠标发出排雷指令,扫雷机器人迅速抓取引爆装置,实施精准定位。“轰”的一声巨响,地雷灰飞烟灭。
“这两个‘家伙’开辟出来的通道,无一漏雷?”现场观摩的维和友军不敢相信。
“肯定没问题!”当童排长带着4名战士手拉手走出通道时,友军官兵纷纷竖起大拇指。
“扫雷排爆,一靠装备二靠人。”指挥长黄艾俞介绍说,随着我军扫雷装备不断发展更新,我维和部队的扫雷速度大大提高。
然而,真正赢得维和友军尊重的,还是官兵们过硬的军事技能。
2006年8月,黎以冲突刚结束,扫雷连连长陈代荣带领8人排爆小分队,前往哈尼亚特村排爆。到达任务点,官兵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地上像散落的土豆一样,到处都是未爆子母弹。
对于子母弹,联黎部队没有排除经验,也无规范的作业程序。陈代荣找来一根长竹竿,轻轻拨了拨一颗子母弹——没爆!他小心翼翼走上前,蹲下身子,用手拣起一颗——还是没爆!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陈代荣探索出排除子母弹的方法:轻拿轻放,卡住击针,慢慢推回保险销,使火帽和击针错位,再用一小木棍代替保险栓固定住保险销。
凭借这种简易方法,官兵当天就成功排除了200余枚子母弹,之后还在联黎部队推广。
还有一件事,让维和友军叹服。某雷场通道,是法国工兵清排、经联黎司令部验收过的一条通道。去年10月,联黎司令部在该通道边缘发现一枚裸露的地雷后,安排我扫雷官兵重新清排。
官兵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已有3次维和经历、有着丰富扫雷经验的上士吴昭年走在最前面。“嘀嘀嘀……”不到10分钟,探雷器就发出刺耳的警报。他小心翼翼地清除约20厘米厚的土层,一枚地雷露出狰狞面孔。接下来,官兵们又在通道内搜排出5枚地雷。
“中国工兵真了不起,居然在鸡蛋里‘挑’出骨头!”前来检查验收的联黎司令部官员,对官兵投来赞赏的目光。
7年来,官兵们以过硬的素质征服了联黎司令部、维和友军和当地群众。联合国在为我维和部队的一份书面鉴定中说:“你们为联合国和中国,赢得了尊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