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重建军部后反贪污浪费:擦枪油耗细分种类(2)
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
新四军对贪污浪费的治理,在1941年和1942年重点是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比如审计制度。1941年4月7日,华中军分会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成立审计委员会:为确立经济制度,克服浪费,严防腐化等现象,决定在军政党委会下设立委员会进行审计工作。团以5人,旅、师以7人组成。各级审计委员会应有专门可靠的查账人员负责按月审计,终结一次,按级负责并对上级报告一次。
1941年8月22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关于四师进入淮北后之各方面工作布置报告》中,专门讲到了统一财政收支,建立金库系统与审计制度。“师设审计委员会,以张震兼主任,另设副主任,统一军政党经费收支之审查。”
再比如预决算制度,规定开支无论多少,均须事先做预算,经批准后方可动用。无预决算既不拨款也不报销。人马枪支数,一般允许有5%的预增数,军需方面允许有10%的预增数。决算须有经费计算表、材料消耗对照表、成品收支对照表。
此外,还有公布制度、领发制度、交接制度等。连队的伙食、办公、擦枪等经费开支账目,每月向全连公布一次。团级开支每季在干部大会上报告,并进行比较。
为了规范各级首长的财权,新四军在1941年专门成立了保健委员会:“在各师与独立旅、军直属队中成立保健委员会,对干部困难,遵照条例统由保健委员会解决,各级首长今后对此类费用开支立即停止批发之权。”
新四军还专门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粮食浪费。陈毅在1941年的华中军分会会议上也讲到粮食问题:“本来我们决定以5万人计算1年需80万担粮食,南边12县50万担,北边盐城30万担。如果拿钱算起来要3000多万元,没有这样的税收。现在我们新四军、八路军几十万人,所以能维持的就是靠这个东西。可是另外又产生一个毛病,因为来得便宜,用就用得浪费。”
针对不严格执行粮食预决算制度、虚报多领、随意以便条领粮、随便买卖粮食、违反粮食兑换标准比例等行为,建立了粮食预决算制度和支领制度。有的部队规定粮食统一由师供应和发放粮票,有的部队设立了客饭证、马料证等,有的地区制作了提粮证。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财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只能是初步和一般的,贪污浪费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942年2月,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在汇报中讲到一师的供给工作:“供给工作与从前不一样了,吸收了新人员参加供给机关,但管理工作不健全,对爱护公物不注意,对贪污浪费作斗争不坚决,供给部门本身领导最弱,如米袋、皮带等,扩充好了又没有了,服装也是无计划地补充,经常总不整齐,也没有什么统计,所以供给工作也不大健全。预决算制度一般都建立了,三个旅在供给工作方面好一点儿的是一旅,因一旅有一个团政治处主任在供给部当政治委员。”
1942年12月,粟裕指出:“过去的经费预算一般都造送了,但尚缺乏精确的预计,多则是预计太大,也有预计较少的以致预决算相差悬殊。而决算制度则尚不健全,既不能详加计算,也不能按期造送,甚至有半年不造送决算者。而粮食的决算则完全没有,因此使全盘决算无法造就。至于审计工作,近来虽有些进步,但也有许多弱点,不仅审计人员不懂实情,当减者未减,不当减者则减掉,使下面无法应付;同时又不能迅速审核完毕,发还原部,致使时期已过十天半月,尚未领到经费,增加下级困难,也促成下级乱行拉借,而扰乱了经费的支付。”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财政部副部长的范醒之,当时是苏中行署财政处处长。1942年12月,他有一个关于浪费问题的讲话,也是十分痛切、恳切:
“1942年2月,苏中区举行财经粮食供给扩大会议。在大会会场上,我还记得有两条惊心动魄的标语:一条是‘贪污是政治上的死敌’,一条是‘浪费是变相的贪污’。如果说这两条标语有些过大的话,也是因为华中局给我们严厉批评‘苏中贪污浪费第一’和我们自己检讨看到贪污浪费实在严重所引起的反应。贪污的例证,举不胜举。……
“浪费变成一种满不在乎的普遍现象,成为一种颓风。苏中各部门中,每一个角落,都有这种颓风或多或少地存在。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生活上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意识上的严重问题,是革命队伍里的腐蚀毒素,是思想行为上的病瘤,如果不把这种毒素洗清,如果不把这个病瘤挖去,会使我们整体、会使我们大局溃烂的。
“我沉痛地说一句,我们的经济纪律实在太差,一笔糊涂账,可以不负责;交代不清楚,可以不负责;损失公家东西,可以不负责;还有乱批钱,乱拨款,乱支钱,乱用钱,又可以不负责。……一谈到经济制度,有些人就会头痛,就会讨厌……没有纪律的保证,没有自觉的纪律,也就没有办法肃清贪污浪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