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诸强需20年?林左鸣:中国航空工业等不及
追赶诸强:20年中国等不及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
在“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指引下,4年来,中航工业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大刀阔斧地重组、剥离、收购,动作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汽车业务与航空电子业务重组整合;
——成功剥离汽车,退出整车业务;
——收购美国Nexteer汽车转向器公司;
——西飞国际重组;
——成飞集成因锂电项目被机构追捧连续涨停;
——中航精机因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连续10个涨停;
——收购奥地利FACC公司;
——收购日本NEC液晶显示器业务;
——收购哈轴;
——收购美国西锐飞机;
……
如此大规模、大密度、大力度的重组、剥离、收购、资本化运作,是中国航空工业战略转型、整合资源的需要,是与世界航空工业巨头竞争的体制机制的需要。
2011年4月10日,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年前夕,20多家媒体将镜头对准时任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聚焦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态势。
有记者问:“中国航空工业还有多久才能进入到世界第一方阵?对此美国人开出的时间表是10~20年,你认为这个估计是过于乐观还是悲观?”
林左鸣答:“美国人分析我们还要有20年的时间,我觉得20年我们等不及!”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轰动。
林左鸣一边做手势,一边坚定又风趣地说:“只要全国人民给我们一点阳光,我们就会灿烂;给我们一点希望,我们就会全力以赴。”
“20年我们等不及”是一句极有分量的话。专家说,目前中国和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军机,欧美诸强在四代机水平以上,中国在三代机水平上下;民机,大飞机市场被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垄断,支线飞机市场被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垄断,通用飞机主要集中在美国。
中国航空工业的优势和强项在哪里?公众看到的现实是,除军机外,中国的大飞机C919项目刚刚启动几年,虽进展顺利,但还没有飞上蓝天,要取得适航证尚需时日;更重要的是,能否取得商业成功,挑战航空巨头掌控的国际市场,现在还是未知数。中国的支线飞机ARJ21和新舟60等,目前也难说能与对标公司抗衡。专家认为,总体上看,中国和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至少有20年的时间。
“20年我们等不及”,意味着20年的差距将要用不到20年的时间弥补,这并非易事。对标公司不会停下脚步,他们还在高起点上继续快速发展。“丛林法则”讲的是“赢家通吃”,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竞争对手不会让中国轻易挤占市场份额,他们可能施展各种阳谋或暗算手段设阻,中国如何应对?这些都叫人心生疑虑。
林左鸣说:“我的前任刘高倬在歼10飞机推出之后,提出我们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这个说法非常形象。‘望其项背’说明我们虽有发展,但还有差距,最理想的状态是‘并驾齐驱’,当然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领先者。”
他说:“现在我们仍处于‘望其项背’的阶段,还需要发力追赶,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做到‘并驾齐驱’。”
林左鸣接受本书作者专访时,又做出进一步解析:“现在世界已经逼得中国什么事都要做三足鼎立的打算了。中国的航空企业,中国的军工体系,以及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架构,都得要往三足鼎立上走,否则根本不行。”
并驾齐驱,即中国航空工业与欧洲、美国三足鼎立。要达此目标,必须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令人欣喜的是,中航工业组建4年多来,实现了华丽转身,转型、整合、突破,各项进展气势如虹,这使人们对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追赶目标有了底气和自信。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复杂,甚至不尽如人意,但中航工业人相信事在人为,强调做实自己。他们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中航工业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在市场化改革中,通过4年重组、整合与资本化运作,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切入点,打下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这给人以信心。
第二,经过60年摸爬滚打的历练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国航空工业人已经找到了改革的突破点,探明了阻扼进取的火力点。知己知彼,方有胜算。
第三,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航空工业已全方位做好了攻坚克难、放手一搏的准备。20年,不仅中国航空工业人等不及,全国人民也早已目光灼灼,投鞭众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