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试飞英雄滑俊:奋飞在祖国的万里蓝天(3)
为试飞奋斗一辈子
试飞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工作。无论试验新研制的飞机还是在现役飞机上试验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都要精心制定试飞计划,安装各种传感器、数据记录和测试设备,试飞过程中又随时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这都对试飞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中国当时还没有专门培训试飞员的学校(中国第一所试飞员学院1994年4月1日在西安成立),只能从飞行部队选调。早在空军开始组建试飞部队时,对试飞员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是必须具有高度的飞行事业心和责任心;二是必须具有勇敢、机智、沉着坚定、不怕牺牲的品质;三是必须具有高超的飞行驾驶技术和较高的航空理论水平。
对于曾参加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1951年国庆节曾驾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检阅的滑俊来说,缺少的正是航空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他深知:自己只能以勤补拙;要敢闯敢干,但不能瞎闯蛮干,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科学规律办事。为此,他刻苦学习航空理论,潜心钻研试飞技术,掌握了国产多种型号歼击机驾驶术。
在改装阶段的理论学习中,由于新机型缺少系统的教材,又没有飞行大纲,滑俊就请地勤和科研人员讲解飞机发动机构造和新机种的各类性能特点,并请飞过相似飞机的试飞员介绍飞行体会。他一边听,一边记录,然后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一点点反复琢磨、细心体会,逐一把理论上的难点弄懂。
改装训练开始后,每次下达完任务,滑俊都把所飞科目的各种数据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成卡片、画出任务示意图,找来其他同志一起研究。初步记熟之后,他再撇开卡片和示意图,拿起飞机模型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中间即使漏掉一个细小的动作,他也要重新再做一遍。
在座舱做“模拟飞行”时,为了便于熟悉舱内的各种仪表、开关,滑俊就先画出座舱图,逐一加深记忆,然后根据飞行科目,把从飞机起飞到完成空中试飞任务返航的全过程,都逐一地按步骤做完。每次练习,少则半小时,多时达两三个小时。夏天,座舱内温度高达40多度,坐里面就如同进了蒸笼,有时练习完爬出座舱,摘下飞行头盔,里面都能倒出水来!辛勤的汗水任何时候都不会白流,滑俊就是靠这种办法,不但练熟了新型歼击机各种飞行科目的技术动作,而且在他20多年试飞工作中,从没有因为“错、忘、漏”动作而危及到飞行安全或影响重要科研试飞任务的完成。
在新机试飞和新型空空导弹试射中,他曾多次遇到意外险情,每次都能临危不惧,沉着处理,化险为夷。1976年10月,在新型机高空试飞中,突然2台发动机同时停车,飞机从2万米高空急剧下降,他先后5次开车均未成功,当高度6千米时,他沉着冷静,再次启动,终于在第6次、第7次将左右发动机开车成功,安全着陆。在科研试飞中,滑俊同志主动承担多种危险项目试飞,获取了大量准确的数据,并提供了仪器所不能记录的资料,为发展我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贡献。滑俊因此被誉为“革命的老黄牛”、“科研试飞的排头兵”。
作为一名老试飞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强壮的身体有时也会出点小毛病,更何况还要经常在万米高空飞高难度科目。滑俊为了能长久地保持一副强健的体魄,体育锻炼从未放松。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他都每天坚持跑4000米。有一次,他听到医生讲抽烟对视力影响很大,这使他猛然意识到:一个试飞员如果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就像盲人骑上了瞎马,会给科研试飞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从此,滑俊彻底和香烟“决裂”了。那些年,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他的科研试飞工作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29年的飞行生涯,滑俊从一名放牛娃成长为空军某试飞部队的副部队长,他不仅热爱自己的飞行事业,而且在不断学习中掌握了多种型号国产歼击机的驾驶技术,共安全飞行3892架次、1440小时。其中,从1960年8月成为试飞员,到1980年10月,共参加科研试飞369架次、200小时,完成科研试飞项目50多个,获得了大量准确的科研数据,并提供了仪器所不能记录的空中试飞情况。他先后完成了飞机基本性能、强度检查、机身结构温度测量、进气道工作可靠性检查、导弹和火炮空中发射试验等16个重要科研试飞项目,为新机早日定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功。1980年1月,中央军委授予他“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向他颁发了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对于荣誉,滑俊看得很淡,在授予荣誉称号后,他说:“我虽然已年过半百,可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只要组织需要,对于艰险的试飞任务,我要挺身而出,敢摸‘老虎屁股’;对一般试飞项目,主动让给年轻的同志飞,帮助他们学技术、攻难关,积极培养新一代试飞员。”
毕竟岁月不饶人,对飞行员来讲更是如此。1984年8月,滑俊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试飞工作,离职休养。但在1987年7月,滑俊仍被选为空军的代表,出席了全军英模代表会议。一年后,他又被中央军委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虽然离开了飞行事业,但滑俊的心不牵挂着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希望还能为它出一份力、发一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