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陆不惜一战遏制台独 令美不敢军事干涉
两岸政治靠近很难“自愿”发生
首届两岸和平论坛12日在上海落幕,它的主要参加者是大陆学者及台湾蓝绿两个阵营的学者,因而被认为代表了“两岸三派”的意见。论坛关注到两岸政治关系,并主张推动两岸领导人实现会晤。大约一周前习近平在印尼会见萧万长时表示,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不能将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一讲话在两岸都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意味深长。
“只经不政”无法成为两岸交流的长远模式,这是两岸都看得很清楚的。两岸必须朝着克服政治分歧的方向往前走,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从“原地踏步”突然转向倒退。
两岸积累政治共识并朝和平统一迈进的动力主要来自大陆,台湾大体分为“维持现状派”和“独立派”,这是当下两岸的基本政治面貌。大陆的战略任务是,促台湾岛内政治力量逐渐转化成“促统派”和“维持现状派”。
前些年岛内“独立派”过于激进、强势,试图突破“一个中国”的底线。大陆付出巨大努力,并且做了不惜一战的最坏准备,才遏制住了“台独”,让台湾的主流政治路线回到“维持现状”的轨道。
大陆这几年主动加强对台经济合作,但这一切实际只够巩固对“台独”的打压。大陆显然需要付出进一步的艰苦努力,才能让台湾社会严肃认识到解决两岸政治分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才会让“和平统一”作为正面概念逐渐融入台湾主流舆论,并形成两岸间政治靠近的进程。
从人类历史上看,统一大多是“强制”的,也有少数“自愿”的例外。后一种情况往往需要发起统一的强大一方在政治、经济上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和吸引力,就台海两岸的现状来说,这种局面的出现还需要相当长时间。
完全的“强制”统一也不适合两岸面对的地缘政治大环境,不仅风险高,也越来越难实行。中国大陆单独对台湾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但改变台海现状将触动亚太战略格局,美日等力量必将使出浑身解数“平衡中国”。
大陆比较现实的做法大概是摸索、创造“自愿+强制”的混合模式,推动两岸政治走近,并将其逐渐转变为和平统一进程。
大陆需要进一步的自我实力壮大,逐渐挤压华盛顿对台湾政治的直接影响,并使美国在极端情况下军事干预台海事务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大陆的战略威慑力需要再连上几个台阶,或者中国的大国外交取得质的突破,使台海事务真正变成两岸间的事情,成为绝对的“中国内政”。这是台湾内部出现稳定“促统派”的必要外部条件。
台湾的“民心”很重要,但直到实现两岸统一之前,追求“台湾利益最大化”都会是岛内占主导的政治意愿。我们需要做的是,要让岛内主流社会认识到,与大陆在政治上逐渐走近是台湾最现实的路,顺应这一趋势符合台湾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如果顺利的话,大陆实力会在十年内有新的重大提升,这个过程应当被用来改变越来越多台湾精英对于两岸关系的思路,并且支持台湾社会调整对台海局势的认识。
台湾需要出现更有魄力的领导者,敢于让两岸克服政治分歧在台湾公开破题。大陆也应在台湾问题上保持坚定信心和坚决立场,对于因此而产生的短期摩擦,需要促台海局势逐渐形成承受力。
俗话说“不怕慢只怕站”,大陆应当不断推着台湾方面往前走,哪怕迈些小步,但不要为了“稳定”而停下来。两岸关系处于大的“过渡期”,某一种模式“太稳定”了反而不合适。要让两岸不断走近的变化本身成为大家都适应的“稳定趋势”。
军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