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骨峰战役惨烈瞬间:志愿军重伤员冲向敌人自爆
松骨峰,朝鲜北部清川江、大同江之间崇山峻岭中一座普通的小山岗,因著名作家魏巍那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而名扬中外。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这座山冈上发生的惨烈战斗和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成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印证。
1950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反击阶段,第38军112师335团1营奉命迅速向敌后迂回,抢占军隅里南边的松骨峰,截断美军第二师南逃之路。1营3连作为先头部队直插松骨峰,遏制军隅里至顺川的公路,与南逃美军二师九团进行一场实力悬殊的激战。从凌晨开始连续5个多小时里,美军用炸弹、炮弹、火箭弹、凝固汽油弹,对3连阵地进行毁灭性轰击。战至10时,突围之敌孤注一掷调集数十辆坦克,几十架飞机和几十门大炮,展开凶猛的进攻。松骨峰山顶的土石都被炮火翻犁了,汽油弹的火焰把阵地上的石头都烧焦了,但志愿军战士们坚守着“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只要阵地上还有一个人,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信念,像钢钉一般牢牢钉在阵地上,以步枪、机枪、手榴弹、六零迫击炮、爆破筒、炸药包等劣势装备顶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集团冲锋。这场激战持续8个小时,歼灭300多敌人,为主力部队大会战聚歼美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松骨峰战斗,3连120名指战员仅剩7人。战后,人们看到这个连的阵地上一片焦土,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战斗姿势……
松骨峰阻击战打得艰苦,打得惨烈,打出了志愿军将士们的威风,打出了中国军人、中华男儿的英雄气概。
魏巍同志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对这场战斗的描述,让所有中国人知晓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记住了松骨峰阻击战,“松骨峰”3个字也深深铭刻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作为生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也已过“知天命”之年,我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有着特殊的情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怀有崇高的敬意。松骨峰——这个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名称,在我内心深处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和牵挂,长久以来我一直在心中设想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松骨峰、对志愿军烈士们的敬意。
由于工作原因,我曾先后3次访问朝鲜。第一次是2008年,率团参加第六届平壤国际科技图书展;第二次是201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率志愿军老战士访问团赴朝访问,并拍摄了3集电视专题片《融进三千里江山的英魂》。这两次赴朝,我祭奠了在朝鲜所有志愿军烈士合葬墓。然而我登上松骨峰的企盼,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军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