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空导弹兵十年击落9架美蒋高空侦察机(图)(5)
1965年1月10日,射击标图员胡崑(胡啟才)在国土防空中荣立一等功。
胡啟才:兵民乃胜利之本
“我人民解放军空军在华北地区上空击落一架美蒋RB—57D无人高空侦察机!”听到新华社播发的这条喜讯时,胡啟才还在江西鄱阳二中读书。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更加坚定了他参军入伍的想法,并于当年报名参军,很快由一名老百姓成长为地空导弹第一营的射击标图员。在十年机动防空作战中,他深深地感受到:兵民乃胜利之本。
1963年初夏,一营机动到宝鸡盘龙山设伏。当地百姓看到伪装成“地质勘探队”的一营官兵,以为是来勘探、开采地下宝藏的,因此,对“勘探队”并不太友好。驻扎后的第5天,有一个老乡家娶媳妇,不小心失火了,“勘探队员”们奋力灭火、抢救财产,用一车从山下拉上来的饮用水扑灭了大火,减少了老乡的损失。老乡们深受感动,从此把“勘探队员”当成好邻居、好朋友。
因为山上地势高,没有地下水,老乡们的饮用水要从山下挑上来,一个壮劳力一次也只能挑两小桶,约35公斤重,所以水就成为山上最宝贵的东西。一营官兵主动挑起老百姓的桶,到2000米的山下担水,更加融洽了彼此的关系。老百姓就主动拿出自产的蔬菜水果,犒劳“勘探队员”,还帮着维护下山公路。
前往广西宁明东兴县江平镇设伏,路上山多、水多、桥多,大小桥梁有39座,还有两个渡口,桥梁的最大承载能力远远小于部队兵器的重量。为了抢时间,必须在7天内把桥梁全部加固好并解决两个渡口的渡船问题,以保证部队顺利通过。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经广西军区领导一动员,上万群众日以继夜固桥铺路。当地生产队拿出全部积存木材,群众把准备盖房子的木材都献了出来,并将每只渡船绑上几十个汽油桶,以增加浮力。经过7天的奋战,桥加固好了,渡船问题解决了,保证了部队按时顺利通过。
当部队到达江平镇的阵地时,发现这里是围海造田造出来的一块平地,表面几十公分较硬,下面就是稀泥浆,兵器车根本不能往上开。要把阵地建在这里,只能往地里填石头,工作量很大。
军情急如火,战备重如山。县武装部一号召,当地的汉族、京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立即赶来支援,男女老少肩扛手抱,运来了2000多立方石头,抬来了100多立方木材。先将整个阵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石头,在石头上面摆上粗大的圆木,然后用铁丝和钉耙将圆木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就这样,一个符合要求的特别阵地和导弹发射架掩体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建成了,使部队准时进入战备状态。
1962年,四个导弹营合力在江西上饶击落一架美蒋U-2高空侦察机。老区人民自发拿来花生、蜜桂和红枣,载歌载舞慰劳部队。他们对“蓝衣队员”说:“你们与当年方志敏领导的游击队一样,是人民的子弟兵,你们打了大胜仗,祝贺你们!”
1965年1月10日晚上,一营在内蒙古萨拉齐击落一架美蒋U-2高空侦察机。当地蒙古族牧民连夜冒着严寒,在荒芜的大草原上搜寻飞机残骸和敌飞行员,并在第二天协助一营官兵生擒敌飞行员张立义。他们还热情地送来马奶酒和牛羊,为子弟兵庆功。
“在十年机动防空作战中,像这样军爱民、民拥军的例子太多了。我们的地空导弹兵正是在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才取得了击落9架美、蒋高空侦察机的辉煌战绩。”胡啟才感触地说。
地空导弹第一营的征战实践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无情的,那种慕于虚荣、荒于训练、疏于战备的部队即使兵力再多、武器再新、装备再好,也是不能打胜仗的。胜利从来属于千锤百炼的部队,属于智勇双全的军人,属于默默付出的家人,属于热爱和平的人民。(游建阳 何晓闽 郭强,资料图由导弹一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