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老兵忆抗战:抢修装甲车杀日军抢机枪(5)
吴惠民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南侨机工吴惠民:
血性少年一心报国
■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陈永忠
96岁的南桥机工吴惠民是海南健在的两名南侨机工之一,如今定居琼海市中原镇。
3岁时,吴惠民父亲去世,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为了让儿子长大后更有成就,母亲变卖了家中仅有一块田,将15岁的他送到新加坡谋生的叔叔处。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大举全面入侵中国。吴惠民少年血性,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行径,一心想归国报效祖国。但是,叔叔为了保存兄弟的骨血,坚决不同意吴惠民回国抗日。“我那时暗暗发誓,我要赶快回到祖国去!为了祖国,我要和日本兵拼了!”吴惠民说,为了瞒着叔叔回国,他改名吴钟标报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服务团要招有驾驶技能的华侨青年,吴惠民还不会开车。“我急啊!生怕不能回国。”他立即租了一辆车苦练驾驶技术和修车技术,一星期后,他就能熟练地开车了,终于回国。
离开新加坡后,吴惠民和同批的南侨机工经过越南回国,到达昆明后,在西南运输处训练。随后,吴惠民就驾车驱驰在滇缅路上,抢运抗日物资和军队。
1940年,吴惠民结束了滇缅公路上时间不长的运输任务后,被当局派往重庆机械制造厂第二厂当修理工、驾驶工,巧遇一位当时在重庆担任政府要职的海南文昌老乡,经他推荐和保送,考上了黄埔军校。毕业后,因作战勇敢,从排长晋升为连长,最后升至国民党降伞第二大队第八中队上尉分队长。
吴老曾随部队入缅对日作战,入缅作战结束后,吴惠民跟随部队回到了昆明,并于1945年6月,参加广西丹竹机场的降落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中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迅速在全国传开,举国为之振奋。”吴惠民告诉记者,当时他参加完丹竹机场降落战后,已随部队驻扎广州,部队放假一天,和驻地百姓一起欢庆胜利。
(本报嘉积9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