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全球防务新闻:中国首次参加环太军演
当地时间7月28日,海口舰舰员在直升机起降平台比赛举炮弹。当日,“环太平洋-2014”演习海上演习阶段接近尾声,中国参演舰艇编队举行甲板运动会。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
对于全球防务而言,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军事事件和流血冲突不断出现,局部地区战火连连,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陷入僵局,而另一些国家却加强了军事合作。与此同时,全球军事技术渐进发展,新型装备武器获得阶段性成功,防务技术研究逐步深入。为此,《中国航空报》总结了2014年度十大防务新闻事件,让我们一起回顾这风云变幻的一年。
乌克兰冲突
2013年底,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乌克兰政治危机,反对派发起大规模示威,要求其下台,提前举办大选。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国会表决将总统革职,2月24日乌克兰警方将前总统通缉。随后,亚努科维奇逃离基辅。
俄罗斯总统普京随即决定介入乌克兰内争。随着乌克兰乱局加剧,俄罗斯加大了介入的力度,于是乌克兰危机拉开了序幕。2014年3月,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同俄罗斯合作,俄军迅速控制了克里米亚。最终克里米亚经过全民公投表决,申请加入俄罗斯,俄罗斯当即表示接纳。
由于在克里米亚取得完全胜利,俄方被“飞来的喜悦”冲昏了头脑。4月份开始,在俄方的支持或者单方行动下,企图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敖德萨、利沃夫等州复制克里米亚模式。面对惊慌失措、进退失据的基辅政府,美国开始在明面上插手乌克兰内部事务。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布伦南亲自来到基辅,坐镇指挥与俄罗斯的明争暗斗。在美国的干预下,哈尔科夫、敖德萨、利沃夫等地的亲俄势力及活动被平灭,剩下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仍在双方势力争夺之中。6月上台的乌克兰新总统波罗申科建议东乌民兵与政府停火,东乌民兵假意停火,借机偷袭军火重地阿尔乔姆,抢得200余辆坦克并借此对乌政府军实施进攻。值得注意的是,东乌当地民众普遍厌倦战争,较多接受了波罗申科的全面停火的想法,待到基辅政权重整队伍一举反击时,得到了多数东部地区居民的支持。败退的民兵多亏俄军对乌军的火力拦截才保住了东乌地区约20%控制区域。至此,东乌冲突彻底陷入胶着状态,乌政府军既不能立即彻底消灭亲俄民兵,民兵也一时难有再往东扩大地盘的能力。
战争总是要消耗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乌克兰政府因为内战的支出,黄金储备跌到了仅有40吨,俄罗斯也借着人道主义救援的名义不断往东乌亲俄部分“输血”。战场上不能取得的突破,当然要从别的地方找回来。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军工和能源行业开始进行制裁,目的就是让俄方丧失对东乌亲俄势力的“输血”能力。
作为主要出口收入来源,俄罗斯一直享受着高油价带来的丰厚利润。9月初,国际油价开始下跌,俄罗斯卢布的汇价也随之下跌。到12月份,卢布的汇率经历了崩盘式的暴跌,曾经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80卢布的比值,经过俄方的救市,美元与卢布的兑换比值稳定在1:50左右,为稳定卢布汇率,2014年俄罗斯央行已向市场投放了800亿美元,但仍难挽回卢布下跌的势头。剧情发展至此,人们基本已看明白,东乌冲突不过是美俄角力大戏中的一出小剧目而已,甚至有的人大胆预测,俄罗斯在长期低油价的打压下,很有可能重蹈苏联的覆辙。
20世纪80年代,长期十几美元一桶的石油价格彻底断送了苏联主要的创汇来源。加上一直“出血”的阿富汗战争,让苏联经济陷入困境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国家政权瓦解。打赢了当年经济战的美国是不是要故伎重演?选择乌克兰作为俄罗斯的“出血点”,进而打压石油价格,用同样的手段拖死俄罗斯?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