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五号甲发射照片(整流罩形状由尖作圆,内部空间变得更大)
在东风五号甲取得明显进步之后,东风五号的发展并没有停止脚步。MIRV分导式多弹头可以显著提升导弹的突防能力,在导弹防御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坚固的盾牌需要越来越锐利的长矛予以制衡。由于东风五号甲是国内较为成熟、内部空间最大的洲际导弹,因而选择其为平台发展出携带MIRV的型号应当是明智之举。
但MIRV的发展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关键是分配器技术。我国在1979年已经开始尝试一箭三星发射。在失败之后的第三年,风暴一号成功地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三颗卫星送入轨道。但这种一箭多星技术和后来印度等国的“礼花”类似,是在同一个或者相邻的轨道上依次投放卫星,对入轨精度和卫星姿态要求较低。相比较而言,1990年7月长征二号C首次发射,两颗卫星分别进入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难度还要大一些。考克斯报告中声称,通过1998年长征二号C/SD发射铱星,中国获得了Motorola公司的Smart Dispenser(智能分配器,CZ-2C/SD的后缀即该词缩写)技术,从而转变为发展MIRV技术的基础。智能分配器具有独立的导引系统,实际上也是MIRV母舱的原型。虽然发射铱星的契机对于我国掌握该技术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但该智能分配器产品本身完全是我国自己研制的。在Richard D. Fisher, Jr.和Baker Spring所写的China's Nuclear and Missile Espionage Heightens the Need for Missile Defense(中国导弹核武器间谍活动导致导弹防御系统之必要性),也不得不承认仅限于“并无窃取或购买技术行为发生,商业交流促使中国研发智能分配器以实现一箭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