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独立只是一场错觉——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能源频道

美国能源独立只是一场错觉

2010年08月11日 12:08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华而不实的言论可以移动山脉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高兴地看到落基山脉被移到密歇根州北部,而我在长岛就能欣赏到苏必利尔湖壮观的景致了。不幸的是,这只是一种异想天开。如今,美国的政客与媒体们都大谈特谈能源独立的问题,但是事实上,有关美国“能源独立”的言论其实只是一种错觉。

  最近,有一篇关于美国能源独立计划的文章指出,自尼克松以来的美国总统一直在筹划这件事,然而在此期间,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却与日俱增,达到现在大约消费总量的50%都来自进口。

  如今,公众也掀起了能源独立的浪潮。支持传统能源开发的人都很喜欢这样一种想法:只要我们将美国境内还可以利用的土地都开发出来进行石油钻探,那么美国将能实现能源的独立。环保组织则认为,风能和太阳能可以取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产生的电能足够美国全国使用,这其中包括我们庞大的运输系统。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想法都是荒谬的。在我看来,美国目前的问题是,大多数人,特别是政客和媒体,并不清楚石油有价值的原因,并且也不清楚为何石油不可能被轻易取代。令石油成为如此重要能源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石油的能源利润率(Energy Profit Ratio,简写为EPR)非常高,特别是那些我们历史上曾经依赖过的大油田出产的石油。

  能源利润率(EPR)是指,一种燃料中所包含的能源量与提炼这种燃料所需的能源量之比,即EPR=燃料能源含量/提炼燃料所需能源量。一种燃料的EPR值越高,能源的净产量就越高,那么这种燃料的价值也越高,因为这样一来,更多的能源就可以被用作其他用途了。

  传统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相对于其他能源来源EPR值都比较高,因此它们也就更有价值;而乙醇、油页岩、油砂等的能源利润率远低于传统石油,因此它们能用于其他经济用途的净能源也要少得多;石油蒸馏物相对于其他燃料拥有较高的能源密度,使其运输时特别有价值,大量的能源可以储存在相对较小的体积内,因此价值也较高。燃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燃烧焓,指一种燃料每摩尔分子产生的能源量。根据测算,获得相同数量能源时,石油产品的燃烧焓是甲醇分子的8倍、乙醇分子的4倍。

  之前,我曾经指出,美国没有可能仅凭钻探石油实现能源独立。这一言论对那些反对传统能源使用的人来说确实不错,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另外,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风能和太阳能同样也没有可能帮助美国实现能源独立。我对风能和太阳能没有偏见,但是,我认为,期待着它们能够满足美国现有的生活方式所需要的电力需求是不明智的。因为风能和太阳能都是不稳定的能源,它们始终需要有备用能源供应,很可能是来自化石燃料或是核能,或者需要大量昂贵的能源储存系统。

  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能源需求总量中约0.4%来自风能和太阳能,这其中还是因为风能的利用有所增长,而石油则供应了美国能源需求的大约40%。

  在美国,风能和太阳能往往是被用来发电的,石油则主要用于交通运输领域,还包括航空、农业、建筑业和其他一些工业领域。如果要风能和太阳能代替石油,那么就需要用电动交通工具代替目前的汽油动力车,我并不认为这会成为现实。

  在我看来,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有两个主要问题,那就是价格和动力,我希望在未来应该严格限制其销售。同传统动力车相比,生产成本是长期以来困扰电动车的问题。尽管近来我常听到消息,说电池价格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大幅度下降,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多少。

  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子就是通用汽车推出的一款混合动力车,据说该车型的基础报价高达4.1万美元。即使美国政府还额外提供大约7500美元的税收减免,也只有相对富裕的个人才会花费如此高昂的代价买这样一辆车。

  大多数买车人的目的是将车用于载人和拉货。但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并不适合载人和拉货,因为它们动力有限,难堪重负。据我观察,由于混合动力车存在的局限性,大多数使用混合动力车的人,其实都还有其他的车辆。与混合动力车相比,纯电动车的局限性甚至更明显。这种车不仅需要一些特殊的电动配件,比如暖气和空调,并且充电时间也特别长。

  风能、太阳能,以及电动交通工具都需要政府给予补贴才能有一定的竞争力。当然,所有的能源来源都有大量的税收减免,不仅仅是玉米乙醇,也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面临着高额债务和巨额赤字的美国联邦政府将如何长期维持这些补贴呢?

  (罗杰·布兰查德 来源:美国《能源公报》,文章有删节,李慧/编译)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