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能源供应形势,日益增大的节能减排压力,面对这样的“左右夹攻”,生物质能进入了各国的发展规划,被认为是破解能源困局的关键一子,而探索发展生物质能的“中国道路”,也成为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生物质能也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在与风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拼中,其一马当先的趋势渐显。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总工程师吴坚昨日表示,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能源林面积规划达到2000万公顷,每年转化的林业生物质能可替代2025万吨标煤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3%,“今后将积极促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发展能源林”。
专家表示,鉴于可利用耕地较少的国情,林业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最好的突破口,可以成为生产燃料乙醇、生物质柴油等可替代能源的巨量“蓄水池”。
潜力巨大
生物质能被寄予厚望
生物质能,听起来颇为生僻,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包括油料作物、秸秆、稻草、稻壳和棉秆,以及农业生产、收获和加工中的废弃物;林业生物质资源包括树枝、木屑、锯末、果壳等森林生物质能源、木材采运和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以及林业副产品的废弃物等。
显然,巨量、稳定的原料来源,使得生物质能的发展拥有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方式包括沼气、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生物质柴油等。由于符合环境和能源发展方向,生物质能被国家寄予厚望,根据此前公布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在非石化能源2020年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的目标中,生物质能的贡献为2.4亿吨标准煤以上。
更为乐观的观点则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最有潜力替代石油的能源,便是生物质能。
耕地“动不得”
林业成燃料乙醇“蓄水池”
鉴于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局面,生产可替代燃料被认为是发展生物质能的首要领域,近年来,各界关注生物质能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引发的巨大争议。因“与人争粮、与粮争地”,被众多企业视为“香饽饽”的燃料乙醇项目最终被国家叫停。
“这反映了土地资源缺乏与能源需求扩大这一我国生物质能发展中的两难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介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耕地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生物质能受到土地资源的约束。
在耕地“动不得”的现实国情下,林业生物质能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鼓励使用非粮食类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也成为国家政策的着力点。吴坚表示,我国有约4404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可用于培育能源林,有近1亿公顷的盐碱地、沙地以及矿山、油田复垦地等可用于发展能源林。“全国栎类果实橡子产量约2000万吨,可生产燃料乙醇近500万吨。”
生物质柴油受央企青睐
扶持政策仍待明确
在燃料乙醇之外,生物质柴油是林业生物质能发展的另一个广阔领域,很多地方在种植黄连木等植物,发展生物质柴油项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粮集团等央企巨头均设立了专门机构研究生物质柴油。中石油与国家林业局、云南省签订了合作协议,种植麻风树,用于发展生物质柴油产业。截至2007年底,我国生物质柴油行业年产能已超过300万吨。
但作为生产可替代燃料的另一个重要方向,生物质柴油项目并不像燃料乙醇一般受关注。“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其实并不理想。”孟宪淦直言,我国从2002年就开始推进生物质柴油的发展,但至今仍未明确生物质柴油供应的扶持政策。此外,虽然《可再生能源法》确定了生物质柴油的合法地位,但时至今日生物质柴油仍然没有进入加油站主渠道,使得部分生产企业成了“黑油站”,而生物质柴油标准迟迟未出,也使市场呈现较为混乱的局面。
主管部门强力推动
政策“组合拳”破除发展瓶颈
对于林业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此前就表示,“我国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潜力巨大,国家林业局正与中石油、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合作开发生物质能,加速推进林油和林电一体化”。对于产业支持政策,吴坚的表述则更为具体,“将积极促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发展能源林;积极争取单列能源林良种繁育基地、能源林基地建设专项经费;鼓励将林业生物质原料出售给企业,完善林业生物质能发展政策体系”。
在供销体系方面,吴坚表示,鼓励林业生物质能企业,建立一定规模的原料林基地,将企业的原料林基地作为原料供应的基本保障,原料林基地供应的原料应占到企业年生产需求的50%。
而放眼整个生物质能产业,利好政策的频出,也凸显了主管部门强力推动这一绿色产业发展的决心。在农业方面,国家鼓励使用甘蔗、秸秆等非粮食类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在生物质能发电领域,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将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统一上调为0.75元/千瓦时,这样一个价格有望使全国大部分生物质能电厂实现盈利,而且远低于高高在上的光伏电价,竞争优势明显。 商报记者 张涵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