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售价不到1100美元的电动自行车,进口的锂电池成本就占了1000美元。”一位新能源企业负责人面对记者感慨万千地说。尴尬发展的不只是电动车业,我国不少地方的新能源项目,表面上看起来是科技主导的新兴产业,骨子里走的却还是劳动密集、低价竞争的“卖苦力”老路。
近几年,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概念,但凡与新能源相关的企业都格外受青睐,但凡有可能落地的项目都被各地争相追逐。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经有18个省份提出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
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经常被视作是清洁、绿色的产业。殊不知,新能源产品用起来是绿色的,但其制造的过程却常常是另外一番情景。而在当下政策环境下,一些地方就是盯上了国家的补贴,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打上高科技研发制造的牌子,从事的却是低技术高耗能的加工制造。
那么,我国发展新能源,除了在制造环节上拥有低廉的劳动力外,是不是再无优势可谈?非也。作为全世界最大新兴经济体,我国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在超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短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对于新能源产品的接受能力自然比较强。因此,根据国情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就能为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找到不竭动力。
早在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制定了 《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提出具有导向性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以指导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是,近些年,大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新能源产业战略也出现不适应市场的局面。
因此,为防止我国新能源产业“起大早赶晚集”,必须依照国情,制订新能源发展的长远规划,抓住自主创新和技术推广这两头,资助高端研发和新能源产品普及,建立新能源科研公共平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产品普及,为新能源产业赢取更大的市场支持。 周正/来源:科技网
参与互动(0) | 【编辑:许晓娟】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