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目前东营地炼的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达到2040万吨,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工等央企成鼎立之势。
2008年9月4日,东营市曾与中海油签署《东营港码头库区工程及炼化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中海油将重组地方炼化企业,收购经营东营港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建设中海油工业园、石油储备基地和物流园区等,包括建设千万吨大炼油项目和百万吨乙烯项目,配套建设25万吨级“岛式”油码头,打造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以及渤海油田专业服务和海洋工程基地。项目推进后期,中海油陆续投资了一些配套设施,共计划耗资540亿元打造东营港。
日前,经济导报记者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获悉,中海油位于东营港的建设项目中,近3000万吨/年大炼化和百万吨/年乙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正在推进中。
地炼喜忧参半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垦利县的一家地炼厂探访。据了解,中海油曾经试图收购该厂,但是由于其下辖有酿酒、纺织、热电等分厂,而中海油只对炼油感兴趣,所以收购一直未果。据该厂办公室主任透露,现在公司正致力于扩产上项目。他表示,中海油的到来,将会降低一般客户的成品油成本,对本地炼厂不会造成较大冲击。中国石油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宏勋则认为,山东石化市场新一轮的洗牌在所难免。
在李宏勋看来,中海油和地炼是同业竞争,其入驻东营并斥巨资打造炼化一体化项目,未来对当地地炼肯定会造成冲击。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山东石大科技集团(系中国石油大学校办企业,以下简称“石大科技 ”) 的蔡姓技术人员的认同。长期研究石油的蔡姓技术员说,中海油的海洋原油油质偏重,高酸、高硫、高氮,一般炼厂难以加工,所以他们在原料上无法与中海油竞争,而炼油规模大幅增加后,销售渠道“撞车”将在所难免。
该蔡姓技术员还透露,一些地炼愿意被央企收编,不仅仅是因为原料缺乏,还因为可从政策、装置、技术等方面得到帮助,另外还有望得到更多的投资。也有些地炼因为种种原因并不愿意被收编。中海油2001年最初进入东营市场时,就曾与石大科技洽谈过收购事宜,但是中海油想控制51%的股权,石大科技怕失去控制权后与教学、科研的办企宗旨偏离,所以收购事宜未能成行。
运输成本降低
但同时,中海油也将为东营地炼减少运输成本。东营是全国最大的地炼城市,一直以来受原油配额的影响,一半以上的原料油需从国外进口。长期以来,由于东营港停止了对外轮的开放,外籍货物运输只能绕道青岛、烟台等港口,延长了运输时间,增加了运输成本。
近日,东营港新建码头正式对外开放,现有3万吨级码头两个,3000吨级码头3 个,1000吨级码头16个,各国货轮从此可以直接进入东营港。此外,中海油投资建设的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也已开工。码头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从而会大大降低地炼企业的运输成本。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