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的再三追问下,林州停暖事件的后台大幕被渐渐扯开:当地政府之所以说辞一改再改,欺上瞒下,是为了套取国家2300万元补贴(据1月17日新华网)。在舆论的普遍关注和声讨下,就一个事件而言,相信有关部门会给人们一个满意的说法。
留下的问题却仍耐人寻味。三九天,身处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之中,涉及5000余户居民,说炸电站就炸电站,说停暖就停暖。事件爆出后,当地官员在停暖的原因上闪烁其词,媒体在层层推进下发现,当地停暖真正的原因是为了“上大压小”——当地政府让企业收购要关停的“小”以转嫁债务;拿到国家补贴后在淘汰落后产能上虚与委蛇以平衡利益;为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匆匆炸掉正在运行的电厂以掩盖套取补贴的事实。(据1月19日《新京报》)。也许大家看到的还远远不是事实的全部,但在这个过程中,节能减排已经被当做一个利益场,林州有关官员的举措展现的不仅是利用宏大语境攫取不当利益的贪得无厌,也是拥公权以自重蛮横践踏民生的肆无忌惮。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路径和衡量标准,节能减排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是因为事关国家发展前途和人民长远福祉,节能减排指标才被一再强调,国家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以保障节能减排的效果。林州停暖事件的典型性在于,当地有关官员在刚性的减排数字面前,不是认真思考科学的发展路径,踏踏实实地从日常工作做起,而是盯住利益做文章,并且不惜以杀鸡取卵的方式,“停暖减排”。可以说,林州事件的发生是官本执政思维惯性的必然结果,也是缺乏监督的公权力逐利的极端释放。
转型将是贯穿我国整个“十二五”的重要内容,大国转型的复杂和艰巨,不仅在于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新政策营造新秩序,更在于要时时防范和杜绝各种类似“停暖减排”的“思维方式”和利益攫取。在重大的战略决策下,在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目标管理,更要加强过程管理。至关重要的是,怎样通过精确的制度设计、健全的法制环境,对官员进行不单纯靠数字,而是由下而上的、实时全面的考核,始终有制度提示和限制,使官员成为节能减排、转型发展终极目标的高度认同者和积极推进者,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利益窥视者。
事发之后,人们对林州有关官员是否被问责,如何被问责的关注声浪高涨,包括当事官员的领导责任追究,停暖违反合同的违约责任等等被媒体和民众一再提及,事情还没完,大家等待的或许还不仅仅是对以身试法者的处理结果,更是处理后的制度建设。
谈琳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专题:节能减排 中国企业在行动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