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油价参考的三地原油22个工作日移动均价已近7%,远超过4%的“红线”,因此调价“窗口”打开已成定局。但记者昨日了解到,由于目前业内并没有强烈的调价预期,囤油现象也远没有前几次调价时显著,显示国内油价的上调动力并不迫切。
调与不调需综合考虑
有分析师表示,从上次调价日期2010年12月22日来算,到现在已经过了22个工作日,达到了理论上的调价窗口期。根据能源研究机构息旺能源的监测数据显示,早在1月6日,国内成品油调价所参考的三地(布伦特、迪拜、辛塔)原油价格变化率已突破4%,而到了昨天,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已经达到6.99%,远远超过了调价红线。
但是,“22”+“4%”只是成品油价调整的必要条件,调与不调,最终国家发改委还要综合考虑。数据显示,2010年CPI上涨3.3%,其中12月上涨4.6%,通胀压力依然很大。今年国家将稳定物价视为头等大事,在通胀压力较大而春节这一重要节日又临近的情况下,即便调价窗口打开,国家也很可能选择推迟调价。综合保春运、稳物价、抗通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年前的这次成品油调价可能延期到春节之后。
新机制短期难出台
事实上,正是因为调价的复杂性,每一次油价变动前后都有各种“怪事”发生。例如在涨价之前,全国各地的加油站经常会出现无油可加,这种供求严重不对称的情况,有力推动了油价的上涨,而价格一旦升高,油荒立刻变成了浮云,第二天消费者便能够轻松加到油,油站甚至会推出促销活动。再比如,油价调整总像“半夜鸡叫”,往往在下班时间进行,每次收到“风声”,车友们都要连夜排队加油。
这也说明,定价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走势并不同步,去年10月,发改委曾表态,将出台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普遍猜测22个工作日可能缩短为10天,三地原油移动平均价变动幅度或从4%调整为3%。但近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的市场化方向没有改变,但出台时机和具体内容仍要再做考量。有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近期再度走高使得新机制目前不宜推出。
国际油价总体上升
此外,依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分析,今年国际油价大幅涨跌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全年油价总体仍将上升,波动范围在70-100美元/桶之间,均价85-90美元/桶。但也不排除因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恶化等突发事件,油价短时间内跌破70美元/桶或上冲100美元/桶的可能性。
世界石油供需总体平衡并逐步趋紧,基本面支持油价上升——处在这样一个大的市场格局之下,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油气业,无疑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与挑战。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必须加快能源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结构调整,面对高油价时代的到来,未雨绸缪。本报记者 张晓鸣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