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热心网友组成的“绿色家庭”志愿者,每天走访广州番禺多个楼盘,“屈身”做“收买佬”,印垃圾分类传单,宣传废品回收理念。此外,近年来,“熄灯一小时”,倡导低碳素食、少用一次性产品和豪华包装,甚至“穿短裤乘地铁”等环保社团组织的活动层出不穷,尽管部分活动不乏夸张,却都通过吸引眼球推动着低碳理念在社会的传播。
“这样的组织应该鼓励,让绿色低碳生活深入民心”,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表示,低碳生活这个概念西方5年前就提出了,但在中国,低碳生活还显得比较“刻意”,一个是起步比较晚,公民意识还很欠缺,另一个是深入社区的民间组织还很少,缺乏这种亲民的推动力量,在公民意识还没有成熟的阶段,这类组织的作用相当重要。
低碳生活除了有赖社会力量的推动外,赵细康留意到,消费是联系居民生活和产品制售的桥梁,通过“消费减排”,从消费层面倡导低碳理念,从而引发整个社会的消费理念变革。
“眼下,以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在不断升级。私家车无节制增长,住房面积追求越大越好,造成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而这些单纯追求物质来提升生活质量的错误消费方式,会反过来作用于经济结构,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因此,以低碳理念来矫正这些观念,使其回归到理性、适度、节俭和清洁的轨道上来,这也应成为当前普及低碳消费理念、培育低碳经济根基的首要任务。”赵细康强调道。
当然,鼓励低碳消费有诸多方法可行。据介绍,在英国许多企业就通过自身行为逐渐引导整个社会的低碳消费潮流。
如英国天然气公司通过一个节能报告向民众介绍了17种居家中简单易行的节能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成功实现了每年200万户家庭共减少125000吨碳排放的骄人业绩。
■专家视点
发展低碳政府要给力
低碳生活与民众息息相关,除了社会力量和企业推动,是不是政府这支有形之手就可以束之高阁?恰恰相反,专家们认为,真正达到低碳生活,低碳产业发展也要跟上,日常使用的产品、设施也要符合低碳的要求,这就离不开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产能投入上向低碳转型升级。此外,在交通、居民垃圾处理、废品回收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方面,也需要政府投入或者扶持。
所幸,政府已对此有所重视。记者仔细翻阅《广东省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可见端倪:“在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推进太阳能屋顶;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灶、生物质能炉具等清洁能源设施;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低碳交通;完善节能照明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群众优先选用LED光源、节能灯具;推广节能环保空调,完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群众购买节能空调……”
此举得到了赵细康等专家充分认同。赵细康建议将方案细化落实,可以采用激励和限制相结合的经济手段,对低碳的产品可以给补贴,对高碳产品,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可以多征税,甚至政府牵头制定标准,对高耗能产品限产停产,这是通过市场的调节引导消费者。在此过程中,消费者逐渐形成的低碳消费观也会逐渐影响今后企业的市场取向。
目前,这种低碳消费之风可望随着产品完善普及而越来越成为市民接受的共识。节能灯、变频空调、太阳能热水器从以前的新鲜事物已经普遍走进寻常百姓家,凸显低碳潮流的纸家具,减少室内能耗的建筑隔热玻璃膜、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低碳服装等新生产品则成为不少年轻人热捧的“潮流风向标”。
专家们建议,可以借鉴外国经验,通过向产品授予低碳标志,从而向社会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的消费选择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技术,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最终达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效果。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