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观点:以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

2011年02月24日 09:1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二五”开局之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框架)》有望加快出台;与此同时,多家央企高调宣布已进军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人士担心,以央企的产业规模、技术条件,大举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其他企业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入门槛不应该以企业所有制性质来设定,也不应该用企业产能规模来衡量,而应该取决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于技术创新,而非巨额投资或者低成本复制。由于我国在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的技术一直处于追赶西方国家的状态,在技术创新上存在先天短板,只能依靠巨额投资拉动以及特有的资源成本优势,用规模化和低成本换来经济增长。而以往能够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方式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身上可能难以奏效。恰如20世纪末期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企业个体日新月异的技术路线更迭直接导演了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眼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有望成为我国占据全球经济发展先机的引擎。

  现阶段,技术创新完全具备引领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可能性。首先,政府对新兴产业已陆续出台多项支持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将加快编制。其次,我国企业已摩拳擦掌、争相试水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央企已经着手投资新兴产业,而央企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将为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基础。第三,中国巨大的市场足以成为新兴产业的跑马场和试验田,为新兴产业提供长足的发展空间。

  为了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让我国在全球发展新兴产业的起跑线上不掉队,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避免“行政不作为”的同时也应避免“行政越位”。

  目前看来,政府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多数体现在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上,这在产业发展初期无疑是必要的,但门槛和要求不能过于放低。

  需要避免两点误区。第一是不能鼓励低效率,不能让企业对政策补贴产生依赖,“躺在补贴上过日子”。因为完全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的企业不具备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化的实力,应该建立明确的补贴递减制度和逐步退出机制。目前有的央企表示旗下的新能源项目能够盈利,而实际上盈利都来自于政府补贴,这种盈利方式显然不是长久之计。第二是防止企业利用所谓的新技术套取补贴,以及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借口大片圈占土地,甚至在争取巨量贷款之后进行低效率生产。

  此外,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例如浙江省政府促成了15家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鼓励企业协作创新,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政府应从制度建设、考核体系等多方面强化创新的重要性。例如从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方面为企业创造更理想的自主创新环境。 □本报记者 邢佰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