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国际油价创新高 各方担忧或将加剧中国通胀压力

2011年02月25日 14: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受国际紧张局势影响,国际油价飙升。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油价持续保持高位的话,按照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未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将可能会持续上涨。(图为资料图)胡国林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中新网2月25日电(能源频道 高 涛)受国际紧张局势影响,国际油价飙升。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油价持续保持高位的话,按照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未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将可能会持续上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金公司、宏源证券等机构和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姚景源、祝宝良等人均表示担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有可能加剧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

  国际局势不稳 油价或飙至220美元

  23日,纽约市场油价盘中冲破每桶100美元。24日,纽约原油期货虽有回落,但盘中又曾一度触及100美元关口。包括伦敦、北海布伦特等在内,全球多个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破百”。

  虽然国际能源署23日称,全球油市充足的库存和闲置产能足以应对。欧佩克沙特石油大臣阿里•纳伊米说,欧佩克成员国将随时准备提高产量以弥补差额。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恐慌情绪在国际局势取得实质改善前,不会得到缓解。据《南方日报》报道,全球最大石油贸易公司维多(Vitol)首席执行官伊恩•;泰勒表示,国际形势存在着意想不到的不确定性,这有望对油价形成支撑,油价进一步上涨不是没有可能。

  据《南方日报》报道,美国咨询公司能源与经济战略研究总裁MichaelLynch表示,在纽约基准原油期货近期向110美元迈进的过程中,布伦特原油基准合约也将向120美元高位迈进。

  野村证券的预测更为激进,他们说如果国际形势继续不稳定,油价有可能将升至每桶150美元以上,而且极端的情况下,油价甚至有可能升至每桶220美元以上。

  国内成品油价格压力骤然加大 专家称可能上调到10元/升

  国际油价大涨,触动了人们对于国内成品油是否又要调价的敏感神经。

  易贸资讯分析师廖凯舜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国际局势的动荡,无疑会成为后期国际油价继续上涨的助推力。而按照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又会给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带来压力。

  按照发改委的规定,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变化率超过4%,国内成品油价格就可以调整。据易贸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3日,国际油价三地变化率(布伦特/迪拜/辛塔加权均价变化率)已经达到1.46%。

  廖凯舜预测,如果按照目前国际油价的走势,在下一个窗口期3月22日,国际油价三地变化率达到4%是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油价上调窗口,将可能再度打开。

  2月20日凌晨,国内成品油价上调,北京油价再度创下历史纪录,97#汽油售价达7.93元/升,开始向8元时代迈进。

  廖凯舜称,如果今年国际油价达到2008年时国际油价最高水平,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会上涨至10元/升。

  众专家机构齐担忧加剧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23日表示,无论从短期或长期来说,流动性泛滥、美元弱势及对美元贬值的预期,油价将持续上涨,低油价时代已一去不返,中国应做好应对长期高油价的准备。

  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中国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石油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5%,国际局势的动荡,无疑增加了人们对输入型通胀的预期。

  中金公司报告称,国际局势持续紧张,将推升原油价格。石油价格上涨将进一步提升全球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也将导致新兴国家,甚至部分发达国家,采取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和紧缩政策来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

  宏源证券报告显示,石油价格过快上涨,确实会导致国内产生输入型通胀压力,但只要涨幅适中,通胀风险短期内不会释放。油价上涨一个月内会反映在进口价格指数中,3-4个月才能反映到PPI上,要对CPI产生进一步影响,还需要看国内油价是否确实存在调整的事实,整个传导周期在5-6个月左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报告显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让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剧,并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大宗商品和基础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今年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于中国物价上涨的压力要大于去年。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说,要警惕防止国际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我们有很多产品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大宗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幅度超过预期,特别石油、铁矿石、国际粮食价格的上升,实际上反映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高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