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国发展电视产业时,大家蜂拥而上,生产线多达100多条,没多久就都被淘汰了。”今天下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政协科技联组上发表讲话,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这段话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研究员黄强的共鸣——类似的盲目跟风现象,在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同样存在。
黄强在一次小组讨论中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有些所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实既不‘战略’,更不‘新兴’,甚至可能是没落的,即将被淘汰。”
他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做好事前论证工作。“要做将来时常能用到的,而非不久就会被淘汰的。”
对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牛文元连称:“值得思考。”
“因为国家重点扶持,所以大家争先恐后地给自己扣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帽子。到底是不是?现在无法界定。”牛文元说,“有关部委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明确的定义和标准。”
他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运用创新的手段、方法,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内涵、质量和效益,而且应具备三个特征。他说,既然是“战略性”,首先应具有较大规模,对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需求都有重大意义;其次,应该是个朝阳产业,有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发展和应用空间,而不能没用多久就被淘汰;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能在目前的传统工业化过程中凸显引领作用。“无论怎样定义,在目前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牛文元说。
同时他认为,应赋予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清晰的内涵。比如自主知识产权占有率达到多少,将来的市场能力多大,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威胁能降多少,各方面都达标了,才能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记者 付毅飞 林莉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