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控制污染 环保部严格电解锰行业准入门槛

2011年03月09日 10:33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发布之际,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就如何学习和理解贯彻这一技术政策,回答了中国环境报记者的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制定的背景。

  答:近年来,我国电解锰行业快速发展,从2000年起,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电解锰产品在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200系含锰不锈钢、铝锰合金因其性价比高在国内房地产建筑等领域被大量使用。

  但是,伴随着我国电解锰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为促进和规范电解锰行业的发展,国家先后制定了《电解锰行业准入条件(2008)》、《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改委公告2007年第63号)、《清洁生产标准—电解锰行业》(HJ/T357-2007),对严格电解锰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电解锰行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企业提高污染防治工艺技术水平,给企业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有必要编制和发布《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这一行业的实际情况是:

  1.电解锰行业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发展不可持续

  我国电解锰生产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工艺,95%的企业主要以菱锰矿(MnCO3)为原料,经酸浸、净化、电解沉积后生产金属锰。根据行业平均水平统计,吨电解锰产品的能源消耗达到6000kw.h,电流效率在75%以下;资源利用率在80%以下;生产过程中产生10余种污染物,其中每生产1吨电解锰,需要排放8~10吨废渣;吨电解锰产品平均纯利润几年来一直在1500元(人民币)以下,利润率很低,属于典型的高物耗、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行业。电解锰行业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以牺牲资源、环境和能源为代价,具有不可持续性。

  2.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

  2009年末,中国电解金属锰产量达到了130.7万吨,产能达到211万吨,分别占全球的98.27%和98.37%。但是我国锰矿(矿石)探明资源总储量仅约占世界2%,其中贫锰矿(低于18%)储量又占全国总储量的93.6%,锰矿资源相对贫乏,品位偏低,单靠国内现有资源储量,已无法支撑电解锰行业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电解锰行业生产企业近190家,超过3万吨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只有13家,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

  3.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污染防治偏重末端治理

  我国电解锰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的还是美国矿山局于1935年提出的酸浸电解的湿法冶金工艺,主体工艺未做大的改动,设备装备自动化水平低,各工艺环节能耗、物耗大,在污染防治上偏重末端治理。电解锰企业的废水处理工艺仍主要采用铁屑还原和石灰中和方法,处理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大量的含铬废渣。每生产1吨电解金属锰排放6~10吨锰渣,大部分锰渣都未得到综合利用。全国堆存在电解锰厂附近的锰渣达到6000万吨以上,仅有很少一部分得到综合利用。

  4.区域综合整治取得成效,需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

  在一些电解锰行业聚集的地区如“锰三角”(贵州、湖南、重庆三省交界)地区,电解锰行业的高速发展曾引发了一些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问题。自2004年以来,我国在“锰三角”区域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再接再厉,下大力气巩固提高电解锰行业污染整治水平,2009年4月16日,环境保护部在湖南花垣县召开湘黔渝交界“锰三角”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座谈会。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会上提出,要将制定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作为5项工作中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要求积极创新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引导全国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问:电解锰行业生产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根源是什么?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技术政策》有什么样的总体思路?

  答:当前电解锰行业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其根源在于3个不清洁:

  1.原料路线不清洁,原料含锰品位低、杂质高,原料堆存、投加等环节多采用开放式操作和设备;

  2.生产工艺不清洁,使用二氧化硒添加剂的电解工艺和重铬酸钾(强致癌物质)作为钝化剂的钝化工艺;

  3.过程控制不清洁,电解锰企业普遍自动化控制水平低,设备操作主要靠手动控制,关键工艺参数难以控制。

  目前的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主要以末端治理技术为主,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为主要目的。这样的治理路线,污染治理成本高,治理后产生了大量铬渣等固废甚至危险废物,无法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能大幅削减污染物产生量。

  《技术政策》的制定,即是针对当前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解决3个不清洁问题为目标,采取源头控污、过程减排、末端循环和治理,以实施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为重点,对企业进行技术示范和引导,并指出技术鼓励研发的方向,努力将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实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并重”、“同步”和“综合”,推动电解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问:《技术政策》有哪些特点?

  答:本技术政策特点主要是:

  1.以全过程污染防治为主线,按照生产工序安排章节,操作性指导性强。包括原料—磨矿—酸浸—压滤—电解—钝化—剥离—废水废渣(末端治理)—二次污染防治,在每个工序主要强调使用最新的清洁生产技术,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参数、操作条件等。

  2.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明确方向。如从2013年起,全行业逐步实现无钝化或无铬钝化、无硒电解;规定了节水、节能指标;应淘汰和鼓励采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废水脱除氨氮的深度处理等要求。这些要求督促企业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在规定期限内达到防治目标。

  3.体现了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思想,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如磨粉工序应选用封闭负压粉碎技术和密闭输送系统,降低了锰矿粉的损耗;一次压滤工序应选用二段酸浸洗涤压滤等高效固液分离工艺技术,使进入锰渣中的锰离子大幅减少;电解锰企业应在各用水节点安装计量装置,提高了水的综合利用水平;在防治技术中对锰渣、硫化渣、废水等提倡循环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在降低环境风险的同时,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问:《技术政策》对电解锰企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企业在执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本技术政策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可以概括为:“贫矿应选矿、磨粉应密闭、电解不用硒、钝化不用铬、压滤须高效、节能高标准、节水更严格、水处理升级、锰渣应利用、废水除氨氮、关厂应评估”,共计11条新要求,分别体现在不同的章条中。

  这些新要求是在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技术考察后,充分征求了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反复讨论、咨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的。这样的决策程序可以说是充分考虑现有电解锰企业的工艺和装备的经济技术可行性,主要目的是:制止资源浪费,最大程度减少六价铬和硒等环境隐患,按“十二五”总量减排要求开展氨氮深度处理,综合利用废水、锰渣等废物,督促企业履行责任和义务,在电解锰产品价格中体现资源和环境代价,利用倒逼机制淘汰落后,鼓励先进。

  电解锰企业应该对这一技术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这些新要求所涉及的技术,全部在国内都有成熟的范例,企业应按照政策要求,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通过选用政策中推荐的、适用于自己企业的污染防治技术、节能节水技术,淘汰落后的防治技术、工艺和设备,在规定的期限内实现优化升级。

  问:在《技术政策》中对无铬钝化和无硒电解进行了较多的描述,这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六价铬属于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危害极大。铬对人体消化道和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导致机体癌变,铬的蓄积对水体中的动植物均有致死作用且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虽然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硒,但人体摄入硒过量将导致硒中毒,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指甲、毛发缺损,四肢麻木、协调能力减弱,四肢知觉缺失及瘫痪等神经系统障碍。硒过量还会导致鱼类、鸟类、家畜等动物的中毒和死亡。国际上对硒的控制也越来越重视,在美国含硒废物必须接受12个环境标准的检查。

  在我国,电解锰企业长期使用有铬钝化和有硒电解,产生了大量的危险废物铬渣以及含硒的废渣,环境隐患极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当地生态环境构成了直接威胁。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措施,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无铬钝化和无硒电解在国外唯一的一家电解锰生产企业MMC公司已经应用了几十年,在我国也已有部分企业采用这两项技术,在技术上已没有问题。国内企业不愿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产品能耗较高,产品外观较差,保存时间较短,但是并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在技术政策中强调无铬钝化和无硒电解要求,为整个电解锰行业指明了一个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一旦实施,就会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并促进电解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生产企业实现技术升级换代和公平竞争。

  按估算,在全行业都采用这两项技术后,电解锰产品价格将会反映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虽然整体成本有所上升,但环境损害明显降低,能够实现行业良性发展。各地方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应站在国家高度,出台相关环境监管细则,督促企业淘汰有铬钝化和有硒电解,坚决制止“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在规定期限到来后落实到位,坚决杜绝新的铬渣危废和含硒废物的产生。

  问:请谈谈环境保护部对贯彻执行《技术政策》有哪些部署和要求?

  答:《技术政策》的制定发布非常重要,是整个冶金行业第一个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各级环保部门应认真学习贯彻。环境保护部将通过多种媒介,大力宣传这项政策;再就是组织各级环保部门进行集中学习,共同做好这项技术政策的宣贯工作,使各级环保部门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充分利用这项政策,实现对企业的良性引导,提高各企业的污染防治水平。我们也在考虑制定相关的标准,对电解锰企业乃至整个电解锰行业的氨氮问题等设立相关排放限值,使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更有利于本项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也已经印发了《电解金属锰企业环境守法导则》和《电解金属锰企业环境监察工作指南》两份文件,以加强对电解金属锰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宗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