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日本核电站面临新爆炸风险(图)(3)

2011年03月14日 07:5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解读

  核电站抗震能力设计不足导致事故

  曾任东芝公司核电站设计师的后藤政志13日说,可以初步认定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是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所致。日本民间组织“原子能资料信息室”共同代表伴英幸也认为,发生事故是东京电力公司没有充分考虑核电站应对海啸的能力。

  后藤政志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在设计时考虑了防震问题,但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应对如此高强度地震的能力,这次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1号机组的抗震能力,所以才会出现冷却系统问题导致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泄漏的事故。

  除抗震能力不足外,还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比如当初设计1号机组时,虽然考虑到发生地震时外部电源中断的问题,并准备了应急柴油发电机,但这一应急设备没有在地震发生时启动,导致紧急冷却装置等无法运转。同时,从外部紧急派遣的应急电源车也未能迅速到达,对反应堆内燃料棒进行冷却的作业因此无法开展,导致堆内压力过高。

  后藤政志还说,日本在当地有多座核电站,但是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问题最为严重,也和1号机组建成时间最长有关。1号机组已建成40多年,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中最早完工的,各种设备和管道都已老化,甚至存在锈蚀状况,所以最容易出现问题。

  伴英幸则指出,此次地震的断层达到400公里,并且产生了大海啸。但东京电力公司只设想了断层几十公里、海啸数米左右的情况。此外,为免遭海啸破坏,核电站需防止出现设备浸水、冷却水入水口被沙土堵塞、退潮时取水困难等情况,他曾就此多次向东京电力公司提出建议,但东京电力公司没有采纳,理由是虽然核电站建在海边,但却在高地上,不会有问题。

  大阪大学原子能工学名誉教授宫崎庆次说:“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态。此次事故令人感觉在救援过程中过于依赖应急电源,而应急电源恰恰出现了故障。如果从12日凌晨开始,就用临时的消防水泵向反应堆注水,更早采取措施降低反应堆温度,事故本来应该可以避免。”

  东京电力公司社长清水正孝13日承认,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啸超出了设想的水平,设备因遭海啸破坏而丧失功能。

  ■反应

  德数万人示威要求关闭核电站

  在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后,德国数万人示威要求关闭核电站。总理默克尔12日晚宣布,德国将全面检查境内17座核电站的安全标准。

  12日,在德国西南城市斯图加特郊外,大约6万名示威者手拉手组成人墙,绵延近45公里,直到内卡韦斯特海姆核电站门前,要求立即关闭所有核电站。

  美联社说,这次集会活动筹划已久,日本核电站发生泄漏后,集会者猛增。

  默克尔12日晚在总理府召开有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核能安全部长勒特根和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参加的紧急会议。她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日本发生的事情对世界是一个转折点”,核电站事故发生在日本这样一个拥有最高安全标准的国家,德国也不可能像以往一样照常运营核电站,必须全面检查核电站的安全标准。

  默克尔说:“核电站安全和保护人身安全始终是最高主旨。”

  德国联邦议院2010年10月通过了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现有的17座核电站的运营期限将平均延长12年。由此,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期将由2022年左右,推迟到大约2035年。

  台湾严密监控环境辐射变化

  台湾原子能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谢得志13日表示,日本福岛核电站12日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台湾未受到影响。

  谢得志表示,由于福岛境内风向是由西向东吹往太平洋方向,而不是吹往台湾方向,因此台湾不会受到放射性物质影响。全台30个辐射监测中心的数据目前都正常。

  据悉,台湾当局将继续加强环境辐射侦测,严密监控环境辐射变化情况,确保民众安全。

  当天,台湾当局召开“重大灾害因应作为研讨会”,研究如何应对日本地震海啸事件。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会上表示,日本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带来海啸、火灾与核电厂意外事故,形成复合式的灾害,造成的冲击与影响非常重大。台湾也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必须提高警觉。

  他表示,面对这种复合式的灾难,必须重新检讨台湾重大灾害防救机制,做好准备,并密切关注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对台湾产生连锁影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左盛丹】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