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环保部核定,2010年我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削减17.34%、17.53%,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5%的目标任务。省长陈全国表示“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充分肯定”。副省长张杰辉评价“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有哪些宝贵经验?总结“十一五”,对于我省继续做好“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创新机制
“治顽症必须下猛药。对于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河北来说,要想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没有超常规的创新性举措,难以实现。”省环保厅厅长姬振海说。
按照国家要求,我省“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比 2005年分别下降15.1%和15%。而在2006年,我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一年分别增长 4.1%和3.3%,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增。紧随其后的2007年,我省能耗居全国第二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6.0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全国的4.83%,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七位。全省万元产值能耗、废水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33%和88%。
显然,在节能减排首次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如果这样的形势继续下去,我省无法向国家交账。
2008年初,根据省委书记张云川提议,省政府开始实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这项与“官帽子”挂钩的考核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双三十”单位推进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三年考核期满,“双三十”单位全部完成了三年承诺目标,对全省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到我省调研,指出河北省有4条环保经验有示范效应,值得在全国推广,其中居首位的就是“以‘双三十’为龙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双三十’示范工程是我省环保工作的亮点,实践证明卓有成效,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在3月9日召开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副省长张杰辉说,新一轮“双三十”示范工程即将深入实施,目前,省委、省政府已经审定了新一轮“双三十”单位的名单和工程实施意见,很快就要印发执行。
像这样的创新机制,又何止是“双三十”工程!
在全省七大水系全面实行跨界断面水质与财政挂钩的生态补偿机制,开创了全国环保先河,推动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10年,全省七大水系三类和好于三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达47.2%,比2005年上升18.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比2005年下降57.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均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
省人大颁布实施了《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突出“重罚”和“双罚”法律条款,填补了全国污染减排领域专项立法的空白;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赋予职能部门现场封存、暂扣权,加大了对无证排污的处罚;力推绿色信贷,实行企业环境信用分级管理,公开726家重点企业环境行为综合评定结果,纳入金融信贷征信体系……一项项创新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的杠杆,调动了各地、各企业治污减排的积极性,推动我省污染减排工作不断克难攻坚,扎实推进。
关键词 治污工程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度制约着我省环境质量的改善,其中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的问题突出。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是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更与改善城市居民环境质量息息相关。
安平县污水处理厂,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上马的。
拥有10万人口的县城,每天排放2.1万吨生活污水,是安平县最大的水污染源。2008年,安平县经过多方筹资,投资6201万元,开工建设了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试运营。目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A类标准,成为安平县完成减排任务的重要支撑。这座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也解决了县城10万人口的污水处理问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安平县仅是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68座,是2005年的5.2倍,基本实现了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42.37万吨/日,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36.14%提高到2010年的80%,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不只是污水处理厂,说起‘十一五’的环保工程建设,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介绍,全省累计建成运行电厂脱硫装机容量3352万千瓦,占全省火电总装机容量的99.8%,提前14个月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机组脱硫任务。全省建设垃圾处理场131座,基本实现了垃圾处理全覆盖的目标。紧紧抓住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首要目标的有利时机,推动全省共搬迁污染企业124家,拆除废弃烟囱2177个,治理不达标烟囱3590个,取缔改造分散燃煤锅炉1697台。
与此同时,全省结构减排力度加大,共关停小火电机组77座,总装机306万千瓦,关停落后钢铁产能4300万吨、水泥产能4805万吨、玻璃产能4055万重量箱、焦炭产能508万吨。一增一减之间,河北污染物排放量不断“瘦身”。
关键词“三严”执法
环保执法要像钢铁一样坚硬,而不能像豆腐一样软弱。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严格环境执法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我省环保执法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审批新建项目环评、严肃追究环境监管失职责任,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姬振海说,要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决不允许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环境违法者逍遥法外。
坚持环保为民,连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涉重金属企业等环境违法行为。“十一五”期间,全省出动执法人员60多万人次,检查企业45万家,取缔违法企业4000多家,停产治理3500多家,限期治理1400多家,挂牌督办案件1700多起,查处群众举报信访案件5万余起。限期治理1400多家,挂牌督办案件1700多起,查处群众举报信访案件5万余起。
认真执行国家环境准入政策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规定,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2010年,省环保厅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环评284个,涉及投资1695.6亿元;否决项目环评43个,涉及投资151.8亿元;验收建设项目235个,涉及投资431.4亿元。
当前,环保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一五”时期,尽管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但受历史形成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偏重等因素影响,污染排放总量依然偏大,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广大城乡居民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所有这些,都对我省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创新机制、狠抓治污工程、“三严”执法,通过“三箭齐发”,我省收获了“十一五”污染减排的丰硕成果。“十二五”新起点上再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河北必将收获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新五年!本报记者 吴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