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地缘因素再夺国际油价短期"主导权"

2011年03月21日 11: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经过近两个月的酝酿、发酵,海湾地区地缘危机上周末再度升级。在此背景下,置身“风暴眼”的利比亚石油大臣舒克里·贾内姆公开宣称,地缘政治危机令利比亚的原油生产“可能出现完全停滞”。

  种种迹象表明,此前因日本大地震发生而一度远离人们关注视线的地缘政治局势,正在重新成为国际油价短期走势的主导因素。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不稳定因素的持续爆发,也可能导致各经济体对该区域的能源依赖加速弱化,从而使全球能源市场供应分布和能源种类均匀化的趋势有所加快。

  利比亚可能“断油”

  贾内姆是在19日中东地缘危机升级后做出上述表态的。他表示,由于外国公司陆续撤离,目前利比亚的原油日产量仅有40万桶;他强调利比亚无意违背任何产油承诺,并呼吁外国能源公司重回利比亚进行生产,以激活该国“可能出现完全停滞”的原油生产。

  国际能源机构(EIA)发布的全球原油市场月报显示,在中东地缘政治不稳定局势持续发酵的2月,利比亚日原油供应量由1月的158万桶减至138.5万桶;而鉴于当前更加动荡的形势,上述数据在3月的继续锐减料将难以避免。

  看空原油供应环节的市场预期,很快传导到了国际油价的变动趋势上。此前因日本大地震而有所回落的国际油价,在中东地缘危机升级的推动下重返100美元每桶关键水平线上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指出,作为全球原油市场重要输出地区的中东,其地缘政治状况始终都对国际油价有着的重要影响力,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已一周有余的情况下,中东地缘因素正重新成为国际油价的短期主导因素。此前在上周早些时候,EIA在预计国际油价稳定于100美元左右时,其依据便是“中东局势可望快速恢复稳定”。

  油价预期各异

  西方媒体指出,欧美油价18日均呈小幅下滑走势,主因在于市场上曾出现中东地缘危机可能快速结束的传闻;但该区域局势反而升级,导致油价蓄积了大量的上扬动能。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大地震的后续状况可能对冲掉部分上行动力,从而使得近期的油价涨势相对平缓;而一旦日本因进入灾后重建工作而提升原油需求量,且届时中东地区仍未恢复平稳,国际油价或在中期进入快速攀升通道。

  但也有观察人士认为,地缘危机的升级事实上是中东地区动荡因素的一种集中爆发与释放,在区域紧张氛围快速消散后,国际油价将重回90美元每桶左右。20日,中东主要股市多数上扬似乎也支持着这种观点,其中沙特股市的当日涨幅高达4.34%。

  与此同时,国际能源巨头们也对油价前景问题出言谨慎。英国石油公司(BP)和奥地利OMV集团均表示“将对中东局势和国际原油市场走势保持密切关注”。数据显示,在中东地区出现地缘紧张状况后,国际油价已累计上扬超过10%,其间涨幅一度接近20%。

  对于上述观点“博弈”,卜若柏强调,当前国际油价预期的不确定性,或将对大宗商品期货投资者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这可能发生的变化之间也存在“博弈”。一方面,更大投资获利潜能的存在将促使更多投机者进入原油期货市场,从而推升近期原油期价;另一方面,更多的投资者将选择远期合约进行投资,而这又会加大近期合约价格的下行压力。

  或掣肘全球复苏

  西方媒体指出,高油价将加大全球各经济体推动经济复苏所花费的成本,特别是在中东地区优质原油供应环节遭受冲击的背景下。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对全球经济本年度增长前景展开预期时,所做结论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年度国际原油均价在90美元至95美元区间;而一旦中东地缘紧张局势无法得到快速解决,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将面临巨大的额外成本压力。

  而从长期看,中东地区在全球原油市场上的影响力或将受到削弱,而这也将导致全球能源市场供应分布均匀化趋势的加速。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明指出,尽管以中东经济体为主要成员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仍试图通过提前增产来平抑国际油价,但全球其它经济体在中东以外“找油”的步伐从未停歇。

  目前,俄罗斯已在中亚地区开启了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ESPO)系统;而获得来俄大规模开采原油资源资格的巴西石油,更是在去年实施了高达800亿美元的资金募集。而储量丰富、开发时间较短的海洋石油,也逐渐成为各国能源巨头争夺的焦点。

  此外,能源种类的均匀化进程也在加速。在原油价格飙升和“后危机时代”新产业发展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替代能源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