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核安全专家:发展核电应优先关注安全性

2011年03月22日 0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本福岛核电站在里氏9.0级地震和海啸袭击后出现的核泄漏事件,正在引发全球有核电国家对核电站的体检与反思。在我国,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要立即对我国的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同时将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

  近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环境与辐射环境管理司原司长赵亚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目前运行的13台核电机组都很年轻,当时是经过严格审批的。从最新监测数据来看,运行状况都正常。但日本福岛核电泄漏事件也在提醒我们,有很多意外因素,是当初设计时考虑不到的,现在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都有必要重新对影响核电站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审视,不能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理论上十万年才发生一次的事故,几十年间已发生3次

  赵亚民回忆说,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三里岛核泄漏事件时,苏联核专家曾说,那是资本主义国家才可能发生的事件。事实上,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苏联的核电站,1986年,苏联就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造成28人直接死亡于核辐射,核泄漏对当地造成的污染是成百上千年都难以消除的。

  之前曾有专家说,福岛核电厂的技术是采用“沸水反应堆技术”,而我国采用的是“压水反应堆技术”和“重水反应堆”技术,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比日本先进。

  在多数专家看来,压水堆在结构上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有两个回路,如果出现全厂断电事故的情况,压水堆可以先采用二回路注水、排气的手段,尽量避免一回路放射性物质向外排放。另外,压水堆的安全壳相对较大,设计压力也较高,对于放射性物质的包容性能较强。万一在二回路“注水、排气”手段失效情况下,可实施一回路“注水、排气”手段,使水蒸气排放完全包容在安全壳内。

  但在赵亚民看来,我国的核电发展一定要以史为鉴,尤其不能说“我们现在采用的技术比别人先进之类的话”。

  赵亚民解释说,压水堆和沸水堆从理论上来说都是轻水堆。从全世界的数量来看,压水堆的运行数量要多一些,经验相对成熟;从技术角度上,很难说谁更先进。

  对安全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王作元则有自己的解读。他说,按照核电站的设计,发生类似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那样事故的概率是10的负5次方,或是10的负6次方,也就是说,理论上每10万年到100万年才会发生一次。但现实是,几十年内就发生了3次,说明计算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差别的。

  每一次核泄漏事故都是双刃剑

  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这样的要求,使一些核电企业,以及核电设备的供应商担心,我国将放缓核电发展的步伐。

  赵亚民说,不管是美国的三里岛事件,还是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每一次核泄漏事故对全球的核电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全世界核电发展处于滞缓时期,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和核电站自身的安全问题,被核电反对者提出最多。但那一段时期,支持核电发展的专家也在加紧研究如何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以及核废料的处理问题。也就是在一段停滞期之后,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的核电发展又开始活跃。随着各类技术的进步,核电站的寿命也从过去的40年提高到现在的60年。

  赵亚民说,他之所以强调那段历史,就是希望至少在我国能继续把核的安全提到首要位置,安全性应该是核电发展中最优先被关注的问题。

  王作元认为,每一次核电事故,都会让核电发展吸取经验,升级防范措施。例如,美国三里岛事件后,核电站反应堆的外壳必须由10厘米厚的钢壳包裹;切尔诺贝利事件过后,钢外壳外面厚达1米的水泥外壳的重要性得以凸显;而这一次,冷却系统的失灵将给未来的核电建设提供电路设计和应急措施方面的宝贵经验。

  影响安全性最大的因素就是人

  在赵亚民看来,影响安全性最大的因素就是人的问题。他介绍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就是一起人为事故。从那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非常注重对人员素质的评价。

  赵亚民目前还是国家核安全中心的研究员,他认为,目前我国核电站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最值得关注和加强的,就是培养大批专业人才的问题,要避免由于人员经验不足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形。核电厂运行的操作员必须是核安全注册工程师,近年来,环保部已经指定一些专门机构对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运行的13台核电机组可以说是“八国联军”:采用的是不同国家的不同技术。赵亚民说,这也给政府的监管提出了挑战。 此前,环保部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我国的核安全监管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核电发展的需要,环保部提出的目标是,核安全监管能力需要与核电事业同步发展。

  王作元也认为,相关专业人士的成长慢于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他说,目前国内核事故医学应急的相关培训,每年都在进行,但是相关的应急医务人员还是太少。

  王作元说,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核电站,而建核电站的地方大都是工业最发达、用电量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发生或大或小的事故,都会引起周边群众的恐慌。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普及这样的知识,并且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很多时候,未雨绸缪才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做的事。 (本报记者 刘世昕 实 习 生 朱 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