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潘家华痛批地方政府垄断垃圾处理产业

2011年03月25日 09:2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垃圾处理从来没有说不重视,关键是口头重视、文件重视跟实际重视是有很大差距的。不少地方政府是利益导向型政府,完全从眼前利益出发,而经营城市、经营土地实际上就是利益导向。

  ◎除了垃圾分类不到位,垃圾监管不到位也是个大问题。比如垃圾焚烧温度能够保证800度以上的话,二噁英的问题就可以解决。焚烧中间应该添加一点燃油或燃煤,而有的企业为了省电或者省经费就不添加。

  ◎我在江浙看过几个垃圾焚烧厂,规模都很小。一些城市可燃垃圾并不是很多,也拿去填埋,而大规模燃烧垃圾的运输成本是比较高的。但从长远来看,垃圾焚烧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是一种必然选择,没有地方再来建填埋场。

  前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会议指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要推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加快存量垃圾治理。

  有数据显示,我国1/3以上的城市均深陷垃圾围城困局,现在除县城之外的668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总量居世界前列,每年产生垃圾1.5亿吨,存量已达70亿吨。

  如何有效地处理垃圾围城之困,已经成了很多大城市共同遇到的难题。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对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进行了专访。他表示,垃圾处理应该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地方政府应从利益导向型转向服务导向型。

  县城也面临垃圾围城

  南方日报:应该如何理解垃圾围城之困,其严重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潘家华:垃圾围城是既成事实,只是程度轻重的问题。我曾多次随环保部调研过垃圾填埋场,发现现在的垃圾生产量远远高于处置能力。一些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寿命是20年,结果不到10年就填满了。而扩建新的垃圾处理厂要占用土地,涉及到征地搬迁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垃圾围城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和周边环境卫生污染简直是触目惊心。

  南方日报:县城的情况会不会比大城市稍好一些?

  潘家华:对于大城市,目前可能有争议。也有不少人认为县城不会存在垃圾围城的情况,因为地方比较偏僻,有足够多的土地扔垃圾,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县城现在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和大城市没有太大区别,人口可能相对少一些,但周边乡镇的垃圾实际上也是垃圾围县城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垃圾围城是一个全国性的事实,只是程度轻和重的问题。

  南方日报:垃圾围城现象会愈演愈烈吗?

  潘家华:我们要正视一个现实,中国就是被垃圾包围着,而且包围的态势、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密度会进一步加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以前很多垃圾是就地消化,就地转换,量不大,大自然可以吸收。可现在大自然吸收不了,必须要堆起来,存放起来。而且现在垃圾的种类变得更为复杂。以前多是有机的、可以自然消化的垃圾,现在的垃圾有电子、机械产品等东西,不能自然吸收消化,成分变得更为复杂。此外在垃圾管理方面,还存在缺乏规划、随意、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出现垃圾围城范围不断扩大、密度不断提高、风险不断加大的总体态势。说垃圾围城不如说是垃圾填埋场围城,呈现“星星之 火 可 以 燎原”的态势。

  垃圾焚烧将是必然选择

  南方日报:目前,我国超过80%的生活垃圾通过填埋处理,各地反对上马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焚烧产生的二噁英排放会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该不该抵制垃圾焚烧?

  潘家华:现在在城市密集区采取垃圾焚烧的办法是必然的,因为已经没有条件来搞垃圾填埋。而且垃圾填埋对地下水等的污染,比二噁英好不到哪里去。人们之所以恐惧二噁英,是因为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致癌物质,这是事实。而地下水只要水源有保证,稍微远离一点垃圾填埋场就行,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在填埋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相关标准不到位。我也看过一些垃圾填埋场,一般来讲必须要建立甲烷的释放 和 收 集 体系,必须使用相应的化学溶剂。因为涉及到成本问题,很多填埋场不愿去做这样的工作。

  南方日报:为什么中国城市垃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潘家华:现在我们的垃圾收集体系不是特别有效。很多企业在不收集的情况下,随意倾倒,或是中转的程序太多。用户到居民小区、垃圾处理站、中转站,最后到垃圾填埋场。在填埋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南方日报:一些城市原来也有垃圾分类的处理箱,但分类之后环卫工人还是把垃圾倒在一起。垃圾分类和垃圾监管哪个是症结所在呢?

  潘家华:究其本质都是管理的问题,应该从源头到清运都有相应的设施。垃圾分类后,就应该分类清运,分类处置,现在没有相应的体系和管理规则。机制、管理、设施方方面面都不到位。

  除了垃圾分类不到位,垃圾监管不到位更是个大问题。比如垃圾焚烧温度能够保证800度以上的话,二噁英的问题就可以解决。焚烧中间应该添加一点燃油或燃煤,而有的企业为了省电或者省经费就不添加。我在江浙看过几个垃圾焚烧厂,规模都很小。一些城市的可燃垃圾并不是很多,也拿去填埋,大规模燃烧垃圾的运输成本是比较高的。但从长远来看,垃圾焚烧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是一种必然选择,没有地方再来建填埋场。

  垃圾处理是个大产业

  南方日报:我国在垃圾处理这块缺乏资金吗?

  潘家华:不是资金问题。现在用于垃圾清理的钱不少,每家每户都缴垃圾清运费,企业也缴城市建设税,地方政府掌握的资金也是相当大的,关键是资金的使用和分配问题。一是分配不到位,该多投入的却没有投入。二是没有好的成本收益匡算。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收集体系,需要多少土地、多少资金,资金结构中居民分担多少、税收分担多少、补贴多少,这些都要仔细考虑核算。目前在资金的使用上要么是一笔糊涂账,要么就是有钱就给一点,没钱就不给,随意性太大。

  南方日报:现在垃圾处理受到应有的重视没?

  潘家华:我们从来没有说不重视,关键是口头重视、文件重视跟实际重视是有很大差距的。不少地方政府是利益导向型政府,完全从眼前利益出发,而经营城市、经营土地实际上就是利益导向。如果是服务导向的话,政府就要很明白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整个城市的管理发展思路要发生变化。

  南方日报:您是否同意市民素质影响垃圾分类这个观点?

  潘家华:我觉得动不动拿市民素质说事是一种最不负责任的说法。为什么中国人在中国没有素质,到美国到欧洲就有素质了?绝对是管理的问题。垃圾处理是个很大的产业,清扫、搬运也能带动很大的就业面。现在清洁工待遇这么低,实际上是对人的不尊重。另外,公园里、马路上垃圾桶很少,一些还是坏了不能用的,在这个基础上指责市民素质就很不负责。

  南方日报:垃圾处理能否走市场化的道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否应该通过立法来解决?

  潘家华:垃圾处理这个产业被政府的低品质服务垄断着,企业现在没有机会来经营。如果进行一次真正的成本核算,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产业,也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服务。比如处理生活垃圾,绝对有利可图,只是要把思路理顺,把分摊的一些要素及方方面面的关系理顺。在惩治管理方面,立法不执行也没有用。现在都是政府大包大揽在管理,他自己不能监管自己,也就造成监管不到位或者说不易于监管的局面。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 实习生 张爱存 赵洁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