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用牙签和铁丝塞进投放口的锁胆,钥匙已无法开启。胡念飞摄
金沙洲真空垃圾收集系统运行简图。 资料图片
总投资约3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1.7亿元,号称世界最大、占地9.3平方公里的广州金沙洲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早在2009年6月就已试运行。但至今遭遇“水土不服”,仍未能完全正常使用。亿元工程几成“摆设”,遭到居民质疑。
而在此前,这个垃圾收集系统曾是垃圾处理的工程示范点。本应在对抗“垃圾围城”的战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金沙洲真空垃圾收集系统为何遭遇如此尴尬?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在金沙洲遭遇尴尬的这套垃圾收集系统,也将在珠江新城、中新知识城等地使用,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值得决策者考量。
投放口为何不开放楼道投放口紧锁,户外投放口部分开放,居民直言:“不便民的高科技也是垃圾”
“垃圾投放口的钥匙至今没有发下来,我一直都是把垃圾拎到一楼的大垃圾桶里。”
住在14楼的肖大妈,从金沙洲新社区建成时就住进4区民和二巷的高层楼,也算得上是这个新社区的老住户了。她告诉记者,“我家门口的高科技垃圾投放口从来没有开放过。”
“这是整个新社区唯一可以使用的户内垃圾投放口”,汤仕亨大叔带着记者来到4区的民和二巷2号楼,指着投放口说。汤大叔负责第二区垃圾工作,是这个社区最早的垃圾工人之一。
汤大叔介绍,新社区的高层楼有40多栋,而高层楼道的投放口都没开放给居民使用,居民每天都要把垃圾扔到楼下的塑料垃圾桶,再由清洁工人统一收集分类。不能投到系统里的垃圾只能靠人工拉到附近的环卫站,这种做法两年来没有改变过。
“垃圾收集系统试用以来都是以人工辅助收集方式为主,面对高新科技居民需要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广州城管委设备处徐桂林处长向记者解释。记者走在社区小路上,随处可见清一色的深灰色垃圾桶摆在路边,桶旁的地面脏污一片,凋谢的盆桔、啤酒瓶等散落在垃圾桶周围,狼藉满地。
现在的户外投放口也并不是全部可用的,“楼层内的投放口基本不开放,有部分户外的投放口被破坏后暂时仍未起用”,负责社区物业管理的宏德物业公司经理刘兆庆向记者坦言。
“目前的运营费用由政府承担,开放一个垃圾投放口需要成本,政府也要考虑尽量降低成本”,徐桂林直言:“开放更多的投放口还需要实地调研”。
住在2区低层的李伯伯今年已是80岁高龄,选择金沙洲养老的他本想寻求安静清洁的环境,如今垃圾投放口却正对着他的房间,系统抽取垃圾的噪音给生活带来困扰。他一边修剪着阳台的盆栽,一边指着旁边那个“高科技”对记者说:“不便民的高科技不过也是个垃圾而已”。
“便不便民不能只考虑楼道的投放口有没有使用,更应该考虑到垃圾在地下运输所带来的便利”,徐桂林认为,虽然居民没有直接使用系统,也间接享受了系统带来的减少环境污染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