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祥,这个被各界仇恨的63岁老农,多年来,因为他的不断的告发,告停了160多个环滇池污染企业、62个采石场;告倒了100多个各级官员、240多名老板。因为这一切,他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片的代言人之一。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付出的直观代价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右眼失明、右手残疾、穷愁潦倒……(3月27日工人日报)
一个老农,为了环境保护而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无论怎么讲,都是一种悲情,也映衬出现实社会下环保的病态魅影。于他来说,是环境维护近乎疯狂的病态;于企业,是利益追逐下一切让路的发展病态;于官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政绩病态。这些病态,无不折射着环保的举步维艰,更让人感到污染治理的现实尴尬。
按常理,张正祥之举得罪污染企业是情理之中的事,可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恨张正祥就就有些耐人寻味了。纵观张正祥所作所为,没有半点个人私心,他打掉的也不过是损害环境利益链上的企业,可为何却如此不“深得人心”呢?
其实,官员恨他,农民恨他,房地产开发商恨他,采矿者恨他,挖石取土者恨他,渣土车司机恨他,搞汽车修理的人恨他,开饭馆的人恨他,土杂商店经营者恨他,这恰恰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损环保,污染环境的行为无处不在,并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和自觉。
改变人们的陋习和观念,难免要付出惨痛代价,更何况有时还要触动多方的利益。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期,张正祥作为公民个人,遭遇这样的尴尬并不意外。从“环保狂人”护滇池“告倒企业160多,仇人竟有十万”的执着中,我们也看到了环境保护遭遇的现实困境。
环境保护,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复杂工程,它离不开张正祥这些正义力量的前仆后继,但,相关部门的执法和对公民类似行为给予有力的保护更不应缺位。“十二五”规划现已落地,要想生根、开花、结果,尚需各项制度和监管的大力跟进,尤其是从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及时发力,绝不能把环保这样的重大课题沦为“一个公民的战斗”。赵国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