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天价酒”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曾经开过三个会,要求各部门追查泄密人,同时与外宣部门商量如何应对媒体。(央视4月17日)
如果说十多天前发生的“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是一场“秀”意十足的闹剧,那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如今的这一场试图“抹红”的危机公关更像是一个的“丑闻扩散器”。 从“天价洋酒”曝光以来,中石化广东——作为一家央企的分公司不是忙着给国民一个合理的说法,也没有去检讨自身存在的问题,却忙于追查所谓的“内鬼”,并企图通过尽快内部“消音”和外部公关蒙混此次危机。
企业出现危机,组织公关活动,这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危机公关有一个基本的前提——以诚恳、诚实的态度面向公众。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不回避问题和错误,以负责的积极的态度调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争取专家的帮助和公众的支持与谅解,不通过拙劣的表演欺骗公众,这是危机公关的起码态度 ;第二层就是深究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以严格的问责弥补已造成的损失。
但是,对于“天价酒”事件,这个基础至今不见踪影。“天价酒”事件之后,可以说只要愿意秉公进行调查,不难水落石出,但时至今日,仍难看到一个“正面的回应”。很容易看出,这根本不是能否查出真相的问题,这又是一个“拖”字诀的翻版,只是一个争取时间的回旋方法。
此外,这种仅靠“非常”手段处理的做法,不仅绝不可能将危机真正化解,更让其所谓的“危机处理”抹上了浓厚的打击报复嫌疑。其试图“抹平”此事的“内部消声”、花钱“删帖”等“捂盖子”都成了反向的燃料——而不是忙着解决问题、舒缓公众情绪的做法。新闻一出,来自舆论强烈的反弹以充分证明其最担心的事情——“丑闻会传染”已成为事实。
无数事实证明,越是想“消音”的危机最后都反而成了“丑闻扩音器”。垄断企业的奢华乱象早已引起社会舆论极大的愤慨,这次“天价酒”事件,虽然具体事件发端于一个分公司,款项暂且还局限在几张被曝光的“天价酒”发票之内,但由这一偶然事件无疑像一块丢进茅坑中的石头,已引起来自社会的集体讨伐。
在一个新传播时代,要想真正“消音”只有一个方法:真诚地道歉、及时地弥补、积极地查处、主动地改进,才能及时挽回形象,也只有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同情理解,重新找回公众的信任尊重。除此之外,并无捷径,走向歧途的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危机公关只能是一个的“丑闻扩散器”。
诚如《人民日报》之前在评论说道,“双汇危机公关、网络公关的火爆,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的进步,是政府部门和企业成长的需要。可是,公关要有法律底线和道德操守,不能把推卸责任、误导舆论和“金钱公关”当成法宝。”“出事”的企业、政府,必须找到真正的“丑闻消音器”,正确应对危机,而不是企图借助于“内部消声”和查“内鬼”这类愚蠢而幼稚的方法。
王国信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