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航空公司不断转嫁油价压力 将让位高铁?

2011年04月18日 14:5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8日,国内航空公司纷纷上调燃油附加费,长途和短途线路均上调20%左右。这是继今年2月份燃油附加费上调后的又一次“涨价”。航空公司面对高企的油价,将压力“传导”给旅客,会否让旅客对民航出行望而却步?

  油价上调燃油费“水涨船高”

  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压力下,我国航空煤油出厂价格自4月7日起上调500元,航空公司常用的3号喷气燃料价格由每吨6340元升至6840元。

  记者从携程旅行网了解到,受油价走高影响,国航、东上航、川航、深航、河北航空、厦航、吉祥航空、成都航空等航空公司纷纷上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含)以下航线,调整幅度均从原来的5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燃油附加费由原来的90元调整为110元。此次调价自2011年4月8日零时起(出票日期)开始执行。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10月至今,航油价格已上调了4次,燃油附加费“水涨船高”,上调了3次,今年初已连续上调了两次。长途航线燃油附加费由彼时的50元涨到110元,短途航线由20元涨至60元。

  不少旅客感叹,燃油附加费实在太高了。“现在的燃油附加费甚至和机票本身价格差不多高,再加上50元的机场建设费,长途航线机票外费用就是160元,有些航线特价票本身才不过200元。”在上海工作的何小姐说。

  据了解,新的燃油附加费征收机制明确燃油附加费跟随油价的波动而波动,企业可以自主调整。航油成本一旦增加,企业自然希望能通过燃油附加费将成本传导到消费者身上。

  让位高铁都是油价惹的祸?

  面对竞争力日益强大的对手——高铁,航空公司上调燃油附加费将面临两难处境:若航油价格继续上涨,上调燃油附加费很可能让旅客因价格因素选择高铁;保持燃油附加费不变,则要面临动辄数以亿元计的新增成本。

  在武汉工作的张峰说,现在公司安排国内出差几乎每次都选择高铁或者动车,“我经常去长三角地区出差,坐动车4个小时左右,二等座价格为180元,比乘飞机划算多了。高铁票价贵些,武广高铁二等座票价是490元,而武汉到广州的打折机票价格通常是400元左右,现在加上燃油附加费和机场建设费就得接近600元,而且时间并不比高铁快多少。”

  随着高铁网络的逐步展开,高铁对旅客的分流效应将日益明显,铁路出行将成为中短途旅客的主要选择。比如,武汉通过铁路网络即可实现4小时经济圈,辐射珠三角和长三角。

  记者了解到,从3月27日起,南京-武汉航班停飞;4月1日,武汉-南昌航班停飞。武汉天河机场目前600公里以下航程的航班,六七成已停飞,而800公里左右的武汉-广州、武汉-上海航线客流严重流失。

  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2010年全国机场客流吞吐量排行,武汉天河机场当年客流吞吐量被长沙机场和南京机场超越,退居全国第14位,2010年的客流吞吐量增长幅度仅为3%。这与武广高铁线路每天52趟前往广州的高铁列车和合武铁路每天17趟前往上海的动车的开行密切相关。

  业内人士认为,铁路网络本身对国内部分航班就具有分流作用,加上燃油附加费的上调,民航的优势将被进一步削弱。

  大众出行能否回归“平民化”?

  中国民航局推进建设民航强国的三大战略是持续安全战略、大众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今年中国民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将实施大众化战略,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乘坐飞机出行。

  老百姓出行除了快捷、舒适,最关心的还是出行成本。不管高铁还是民航,安全、经济、快捷是老百姓选择的标准。

  据了解,新的燃油附加费征收机制2009年底实施以来,并非每次航油价格上调,航空公司都会上调燃油附加费。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航空公司迎来“黄金时代”,机票价格居高不下,客座率节节攀升。以当时的景气度和油价水平,航空公司即使不提燃油附加费,仍可承受油价上涨的成本增加。

  然而,随着民航界作出2011年客座率将出现下滑的判断,高企的航油价格成为航空公司难以承受之“重”。与去年同期相比,航油价格迄今已上涨了30%,仅今年以来的两次航油价格上涨,就让三大国有航空公司2011年的运营成本分别增加了近20亿元。

  目前,燃油成本仍然占航空公司总成本的40%左右,燃油压力是航空公司未来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燃油附加费连续上调的情况下,航空公司需要进一步提高机票价格调整的灵活度,通过市场化调节的手段提高上座率。(记者王鹤 贾远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