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的棚顶装上集雨覆膜,收集起来的雨水再通过输水渠直接通往蓄水池,浇瓜、浇菜,一样好用;电脑控制浇灌系统,定时启动,自动控制水量,既节省,又精准。在大兴区,10万亩设施农业年年创新节水新技术,63万亩耕地中的九成实现了节水灌溉。此举减少了地下水的使用量,再加上多处雨洪利用工程对地下水进行反哺,如今该区地下水位实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上涨,达10余厘米。
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其中农业一直是用水大户,但是大兴区现在通过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样的水资源实现了更高的收益,“过去种一茬作物的水,现在可以种三茬。”大兴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全区63万亩耕地中的9成都实现了节水灌溉,农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从2006年的1264立方米降到如今的851立方米。
走进庞各庄镇南礼渠村,道路两侧60多栋日光温室每栋温室棚顶都装有集雨覆膜,棚外用小石子铺成的输水渠直接通往蓄水池。在雨季,这60多栋日光温室的节水设施可以收集雨水3000多立方米,经过后期的处理,用于浇瓜、浇菜,和打上来的地下水一样好用。大兴采育镇鲜切菊花基地里,120多栋日光温室都建有集雨装置,汛期可集雨5万立方米。基地经理介绍,在汛期日光温室的集雨量基本够该基地两三个月的浇花用水。这些“自给自足”的日光温室节约了大量的地下水使用量。
更多、更新的节水方式,也在悄然之间进入了农民的日常生产。每天一大早,菜农肖善军一打开自家蔬菜大棚里的水龙头,细细的水雾就均匀地喷在生菜叶上,“现在用多少水电脑全计算好了,既科学又省水。”现如今,南礼渠村60个温室、696个大棚,全部实行电脑计算用水量、IC卡控制浇水的科学灌溉方式,节水节电均达50%。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庞各庄镇高标准示范区各种农作物实现节水灌溉后,年可节水167万立方米,节省投工2万个,降低生产成本数十万元。”
同时,大兴的农民们向科技要水。庞各庄镇的“御瓜园”里,白色的管子,大概有拳头粗细,呈S形曲折排列,管子上方的圆孔里,各种特菜露出头来,“管子里也能种菜。”当地农民很自豪。这种管培可以使产量提高4倍,用水量仅为普通栽培方式的十分之一,并实现了零渗透。
大兴63万亩耕地9成节水灌溉,通过节水的新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用更少的水,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记者祁梦竹 通讯员董玥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