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地震引起的核辐射危机影响,已经大大超过地震和海啸本身。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能源政策都会产生影响,但中国能源政策的大方向很难因此改变。
从中国能源政策和战略上看,核能是今后长期的发展重点。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计划新建40个机组,每年新上马的机组多达8个。尽管中国政府肯定会根据日本发生核危机的具体情况和经验教训,重新评估国家未来能源政策,在核能发展方面会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和审批等程序,加快制度化建设和立法进程,强化对核能企业和项目运行的监管,但笔者认为,国家不会因此对能源政策的大方向进行根本性调整。也就是说,今后中国仍然会将优先发展核能作为国家能源政策的重点目标之一。
从长期发展来看,发展核电是中国调整能源结构、缓解常规能源供应压力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必然选择。在当前中国加速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煤炭等化石燃料无法解决电力供应紧张和节能减排压力等问题,新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因为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架设线路等因素制约,在未来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只能起到补充和调节效果,难以发挥主要作用。另外,中国大江大河上的水电站也基本饱和,水电资源开发潜力已经十分有限,选择清洁高效能源的核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客观上讲,我国在传统能源上表现为“多煤、贫油、少气”的基本特征,再加上必须面对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因此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全面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已成为今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绝对没有可能进行改变。
然而,短期内核电不会成为中国能源供给的主流。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具有重化工产业特征,经济发展必然需要大量能源,能源消费增长属于刚性增长,而且高能耗工业部门大都是支柱产业,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必须依赖于这些支柱产业。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和石油将依然是主体能源,同时天然气工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持一定增长势头,但总体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基本格局很难改变。
另外,从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上来看,中国也不具备尽快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的可能性,何况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上和经济上也不具备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可行性。尽管中国在最近几年来,十分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但在低碳清洁能源的资源潜力、开发利用和技术创新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大型风电的关键设备、太阳能光伏电池、燃料电池、生物质能及氢能等技术都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含量低和资源潜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中国要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不但需要克服关键技术瓶颈,而且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潜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来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在较长时期内显然无法做到。
与其他新能源相比,中国在核能开发利用方面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在技术上也逐渐成熟和完善,因此为了调整能源结构,尤其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比重,发展核能就成为必然选择,没有理由改变既定发展方向。
(作者为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环球时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