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由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执政联盟经过近12个小时的磋商,于5月29日深夜就“德国放弃核电时间表”达成妥协。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德国由此成为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中首个放弃核电的国家。中国之声连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德国记者孔杰,了解详细情况。
目前德国共有17座核电站,按照由德国领导层达成的最新时间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后被暂时关闭的7座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将永久性停运,德国其余的10座核电站原则上都将于2021年前关闭。不过,由于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1/4来自核电,尽管德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可再生能源的预期发电量届时是否足以弥补关闭所有核电站造成的电力短缺,还不得而知,因此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10个核电站中最现代化的3座核电站可能将超期服役一年,一直到2022年。
不到一年时间,曾经被推迟的废核时间又重新恢复,应该说,这是默克尔政府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德国国内弃核舆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达成的一种妥协。但是用电总量四分之一来自核电的德国,能否弥补关闭全部核电站造成的电力短缺?今后的德国政府是否会对这一计划进行再次修订?清洁高效廉价的核电到底该何去何从?中国之声特约欧洲问题专家冯仲平,来看他的评论。
主持人:冯先生您好!其实在德国之前,瑞士在5月25日也表示,将在2034年前全面放弃核电。您认为:德国在不到一年时间,重新又恢复曾经被推迟的废核时间,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冯仲平:我觉得德国的情况还是民意,就是老百姓公众的意愿,德国对核能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的,这次由于日本地震海啸引起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把这个过去的事情重新提出来,但实际上德国在10年前已经就提出有一个过渡期,然后逐步把境内所有核电站关闭的计划,所以这是一种独特的德国现象,德国对核能的不信任有深厚的民众基础。
主持人:刚开始我介绍到说,德国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来自核电,您觉得默克尔政府如何面对关闭全部核电站造成的电力短缺?如何保持工业运转?
冯仲平:放弃核能是一个既定政策,去年默克尔政府想延长过渡期,气候变化会议之后,德国政府有很大的压力,为了削减二氧化碳又延长了核能的使用。实际上放弃核能是他的一个既定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德国一直在准备找替代能源,一方面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一方面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今后德国可能会进购能源,比如说从法国进口核电。关掉核电站肯定对德国的工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是也不是说德国就完全处于一种没有准备的情况。
主持人:您觉得在瑞士和德国决定关闭核电站之后,会引发示范效应吗?清洁高效廉价的核电到底该何去何从?
冯仲平:核能未来的走向问题是今后会引起较大争论一个问题。不论是德国、瑞士,还是奥地利,这三个要宣布放弃核能的国家,都是讲德语的,所以有人说这是德语国家的一种现象,或者说是德国文化现象。
关于核能的问题实际上今后可能还会有一些变化,德国对待核能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政策在不断调整,实际上就是人们对核能的认识,随着变化而变化,不排除今后包括德国对核能有一些新的认识也会考虑进去。
实际上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任何能源的使用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前提下找相对比较廉价的清洁能源,这应该是我们所有国家都要考虑的,所以我觉得今后人们的讨论就是在这两个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主持人:好感谢冯先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