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即将出台“碳税”计划的细节。近两周来,挺“碳税”派与反“碳税”派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程度,双方数月来的零星骂战不断升级,并已然演变为耗资巨大的公关活动。此事在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产生的“撕裂感”不断叩问着各方的耐力和良知,也透露出错综复杂的政商关系和“碳税”问题蕴含的危机。
今年2月,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宣布,计划于2012年7月起实施一项“碳税”改革方案,从而为澳经济引入碳排放定价机制,以便实现节能减排目的。但数月来,这项被称为“碳税”的方案却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反对党、工会和一些零售及制造业企业相继宣布抵制这项方案。反对者提出,“碳税”方案将增加企业成本,影响投资和就业,牺牲澳大利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吉拉德政府本想要通过“碳税”赢得“绿色政府”的美名,进而获取环保人士支持,不料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实行“碳税”,势必失去绿党这一重要政治盟友;实行“碳税”,势必得罪某些产业巨头和工会组织。
澳大利亚贸易和工业联盟(A T IA )近日宣布,计划斥资至少1000万澳元(1澳元约合1.07美元),在电视、报纸、广播和因特网上发动反对“碳税”的舆论宣传攻势,试图以此影响民意,阻止工党政府落实“碳税”改革措施。
澳大利亚贸易和工业联盟的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商会(A CCI)、澳大利亚矿业委员会(M CA )、澳大利亚煤炭协会(A CA )、澳大利亚物流委员会(A LC)等众多行业协会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正是澳大利亚矿业委员会主导了针对“资源暴利税”(R SPT )的舆论攻势,并导致陆克文的民意支持率暴跌,并最终黯然下台。
数周来,笔者已经觉察到了媒体风向的显著变化。《澳大利亚人报》、《悉尼先驱晨报》等主流媒体不断刊登反对“碳税”的评论,网络舆情也充斥着对“碳税”的担忧、质疑乃至谩骂。此外,最新民调显示,吉拉德的民意支持率已经跌至28%的新低。如此种种,不免让人产生联想:难道这是产业大佬准备对吉拉德下手的前兆?
然而,在笔者看来,吉拉德尚不至于如此命薄,因为这次产业界远非铁板一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