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目前通用指数有失公允 铁矿石价将首现"中国指数"

2011年08月03日 05: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8月2日对外宣布,由该协会编制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将于今年8月份试运行,10月份正式开始推行。

  长期以来,铁矿石的定价权一直掌握在外资矿业巨头手中。中国对铁矿石进口需求大,在定价上却没有多少话语权,钢铁产业的发展长期受制于人。统计数据显示,由于进口国际铁矿石价格猛涨,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增加成本高达1041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编制,让中国有了自己的铁矿石指数,能提升中国钢铁业的话语权,并给予国内钢铁业以参考,这是迈向铁矿石定价结构性变革的关键一步。

  价格指数将按周公布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长富介绍,“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拟由“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和“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两个分项指数组成。国内铁矿石价格指数以14个省区市、32个矿山区域的铁精矿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进口铁矿石价格以钢铁协会和五矿商会会员企业有关数据为依据,并参考8个国内港口进口铁矿石市场成交价格作为基本数据。最后加权计算“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按周进行公布。

  此前,中国现货铁矿石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是“普氏资源价格指数”。“普氏资源价格指数”是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三个铁矿石定价指数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金属简报和钢铁指数发布的价格指数。

  去年,国际铁矿石“三巨头”宣布放弃长期协议定价机制,转而通过指数定价的方式,对铁矿石价格作季度或者月度调整。这也使得铁矿石价格指数越来越成为影响铁矿石价格的重要因素,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为更好地服务钢铁企业,推出更科学、更合理、更真实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经与矿山协会、冶金信息中心反复研究,初步拟定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编制方案。

  “中国指数”争夺话语权

  “中国需要编制自己的价格指数,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普氏资源价格指数”被广泛使用,但是该指数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需状况。他说:“三巨头之所以选择普氏指数是因为该指数最能维护他们的利益。”

  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球铁矿石出口贸易量为9.6亿吨,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占比约为67%,而仅中国一个国家铁矿石进口就达全球铁矿石进口贸易量的65%,中国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受铁矿石运输的大型海岬型船需求低迷影响,全球铁矿石市场整体处于低迷时期,然而,国内铁矿石价格却在这样的环境下“逆势”走高。这其中也不乏国际机构对中国铁矿石市场的恶意炒作。铁矿石的价格不断被抬高,直接推动了国内钢铁产品价格的上涨。目前,随着我国庞大的保障房工程的全面开工,高昂的钢价必将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编制发布铁矿石价格指数是为了争夺定价权力,尽管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拿到定价权,但我们仍然必须为日后赢得定价权抓住机会,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对此表示认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指数的编制,是为了让国内的钢铁企业能够动态了解国内铁矿石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理顺铁矿贸易的市场秩序,成为国内钢铁企业比较认可的权威数据。

  “中国指数”仍需完善

  毕竟,我国为铁矿石编制价格指数起步较晚,在此之前,国际权威机构已经摆好布局、抢占了铁矿石定价服务市场。因此,有不少人也对“中国指数”表示担忧。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专家陈克新认为,纵观三大国际铁矿石价格指数,其建立方均为第三方机构,既不是矿山企业,也非钢铁厂家。而目前编制“中国指数”的钢铁协会并非独立利益机构,以此身份制定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势必遭遇世界矿业巨头质疑。因此,如何科学地编制价格指数,使其更为客观真实地体现市场的价格,成为国际市场认可的“中国指数”,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在以后的正式编制中能按照现在的设想,客观、公正反映中国铁矿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化等实际情况,那么‘中国指数’才有可能赢得国外一些机构的认可。”迟京东表示,目前钢铁工业协会编制铁矿石价格指数的采集渠道比较稳定。比如说对于进口铁矿石,每单合同签订时的价格,以及进口铁矿石到达钢厂后真正使用的价格,这都是编制指数时数据的主要来源。迟京东表示,“中国指数”一旦成为令市场信服的指数,国际、国内市场铁矿石的价格波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的随意。国外机构会根据这一指数来选择定价模式,而国内的钢铁厂家也会根据价格指数的指引,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周小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