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制造的生活垃圾,打包扔进小区垃圾箱,似乎就已经与己无关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这些垃圾去向何处?用于填埋这些垃圾的处理场,其实不是可以无限容纳的。我们又要做些什么,才能免于垃圾围城?
在长沙,每天的生活垃圾日产量约有4500吨。而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这个数字可减少30%以上。目前,长沙已开始做些尝试。
2010年,岳麓区开始试点四色垃圾分类投放箱。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别对应着绿色、红色、蓝色和灰色垃圾桶。这些四色垃圾箱被设置在咸嘉新村社区和湖南大学一些道路上。“试点已经快1年了,效果还不错。”昨日,岳麓区市容环卫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而在芙蓉区韭菜园街道,军区社区和湖南宾馆住宅小区刚刚被选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区,正准备尝试推行垃圾“实名制”。将由专人对居民自行分类的可回收垃圾登记打分,月底每家每户都可凭分换取牙膏等日用品。
对此,居民们态度不一,有的愿意配合,有的则嫌太过麻烦。而让这些尝试都显得有些“一厢情愿”的是,就算在小区已经分好了类,但各区环卫部门在运输垃圾时,仍然是将所有垃圾混装。最后被运至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时,所有垃圾都是“鱼龙混杂”。
在目前,关于长沙垃圾处理的一些设想是,将位于黑麋峰的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扩容,延长其寿命。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将调整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考虑在城南、河西建设新的处理场所。-潇湘晨报记者赵晶 实习生杨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