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4日,蓬莱19-3油田B平台首次出现溢油;6月8日,19-3油田海底发现了溢油点;6月12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确认溢油的源头来自19-3油田。而公众真正得知这一系列漏油事件,则是在6月21日通过微博了解的。
康菲公司的信息公开明显滞后,更有甚者,在后续的堵漏措施上,该公司仍处处敷衍。据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在出现事故之后,康菲公司并没有积极进行清理,也没有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海洋部门一次又一次地去确认,康菲公司采取的都是临时性的补救措施,并没有采取彻底地堵漏措施。他们一直想把这一事件归结为出现天然断层的原因,但这种情况几百年都难得出现。康菲公司害怕采取措施后,如果出现更多的漏油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康菲公司想规避责任,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更大的损失。”马军说。
同是漏油事件,发生在2010年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其善后举措值得借鉴。
英国石油公司作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责任主体,承担了以下善后工作:首先,所有的清理工作以英国石油公司为主体,由他们出资向墨西哥沿岸征集愿意加入打捞油污工作的商业船只和渔船。
其次,英国石油公司承诺会为损失“埋单”,其中包括沿岸居民的财产损失、居民收入的减少、自然资源的破坏、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损失等,并设立了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美国政府还专门开通了网站,让受害公众自行下载表格,填写损失情况,提出赔偿要求。
为了研究原油泄漏对该地区造成的生态影响,英国石油公司决定在未来10年内投入5亿美元资金,建立名为“海湾沿岸研究所”的研究机构,邀请墨西哥湾地区的学者开展相关研究。
而在信息公开上,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在其网站上开辟了专栏,用来发布和这次事故相关的信息及新闻动态。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也为此事件设立了官方网站,向公众说明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提供各类数据、公布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 本报记者范传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