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待解:退电还水有心无力
神农架有大大小小317条河流,小水电的开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2000年,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神农架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开始大规模发展小水电。目前,神农架有90多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左右。
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务副秘书长刘生策说,小水电的发展基本解决了当地水电取代燃料的问题,改变了老百姓长期以来的砍伐习惯,为林区带来了清洁能源。
然而,小水电也像把双刃剑插入了神农架的腹地。据《神农架林区生态补偿研究报告》测算,水电开发造成的土地淹没、渔业等河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每年超过4亿元。而如果再加上物种保护的相关损失,则超过5亿元。徘徊于取舍之间的神农架,已深陷小水电困局。
困局一:政策鼓励小水电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冲突。
水电是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清洁能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但在神农架这一生态敏感区,小水电的泛滥已然严重威胁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困局二:关停与审批的并行。
尽管2006年起神农架林区已开始对小水电亮起“红灯”,通过收紧审批权、关闭已建的小水电等措施,但因为补偿和人员安置等问题,到目前为止,神农架依然没有关闭一座小水电站。
与此同时,规划新建的6座电站却在地方政府首肯下,相继通过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审批许可。这批新电站总装机容量13万多千瓦,分布在毛家河流域、玉泉河流域和沿渡河流域,目前正在建设。神农架环保局局长郑成林说,水电建设国家并没有禁止,我们现在只是限制开发,所以林区只是停止了3000千瓦以下电站的审批。
困局三:发电与买电的价格落差。
神农架虽然人口只有8万多人,建成的水电站有近90座,看似不少但总装机容量不足30万千瓦,所以神农架仍是缺电地区。神农架水利水电局长陈光文说,自己建电站的话群众用电成本低些,如果关停水电站,那么神农架必须大量从外地购电,这之间存在较大的价格差距,增加的用电成本谁来买单?
这些困局用神农架林区党委副秘书长刘生策的话说,就是“退电还水被钱卡了脖子”。当地人对神农架的描述是“富饶的贫困”,虽然坐拥丰富的资源,但因限制甚至严禁开发利用,所以神农架成了典型的守着金矿喊穷的地区。而据当地测算,要关闭38座小水电,光补偿资金就达5820万元,其他如人员安置、生态修复等仍需大量资金,这对贫困的神农架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刘生策认为,现在国家有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政策,粮产区有粮食直补政策,国家可以参照这些推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退电还水”政策和自然资源保护直补政策,并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起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从加大财政转移力度、政策扶持、对口帮扶、探索市场补偿等多方面,促进像神农架这样的类似地区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只有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直接收益,这种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姚楚成和其他6名村民也联名呼吁:让神农架的河水自由流淌,不要去改变它,不要为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国家级保护区长远的生态环境。(记者袁志国 饶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