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10月16日表示:国内部分地区成品油流通出现“断油”,并已影响到当下的秋收秋耕。国家有关部门若不及时监管,这一严峻态势将引发大规模油荒的再次出现。(10月17日《中华工商时报》)
距10月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还不到10天,国内成品油供应即出现了紧张态势,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停供、断供。这个现象让人很疑惑:何以一降价,就出现油荒?降价跟油荒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联系?何以在成品油价格上涨时,却看不到油荒的迹象?
成品油的工业基础地位,决定了其价格几乎是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晴雨表。降低成品油价格是民众期盼,然而其从理想变为现象,却是阻力重重。拿最近一次的成品油价格下调来说,早在八九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就出现了大幅度下跌,彼时,国内降价的呼声就已高涨。然而中国的“三桶油”却岿然不动,欲将高价进行到底。直到10月9日,才慢慢吞吞地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下调了300元,平均到每升也就区区0.2元到0.3元。
本以为降价为我们直接带来了实惠,也间接地减少了相关企业产品成本,为物价的平稳甚至回落铺平了道路。却不想,人们还没来得及高兴,“油荒”的喊声已是先行高涨:浙江、内蒙古、福建、四川等地油品经营者无法从中石油、中石化获得正常的成品油供应……
依据经验,“油荒”极有可能是涨价的“招呼”或者说“前奏”。那么当下的油荒,到底是成品油出现了国内、国际供应紧张的情况,还是傲慢的垄断企业在降价面前心有不甘,故意制造烟幕弹为紧接着的涨价造势,甚至是为明日的强硬“逼宫”作铺垫呢?
一降价就“油荒”,这种极不符合市场规则的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民众希望有人给个答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