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日举行的科技沙龙——广州市污泥及固体废弃物绿色处置对策研讨会上,来自广州市城管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的垃圾处理方式只知道焚烧和填埋,未跳出消纳处理思路,“我们要转变思路,将垃圾处理管理变为垃圾治理,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其中,优化垃圾治理体系从而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设施管理处熊孟清首先澄清“自己不代表城管委发言,而是作为多年从事垃圾处理的工作者提出一些想法”,“目前所有的新的垃圾处理项目都处处受阻,番禺垃圾焚烧厂建不起来,李坑项目上不去,而已有的兴丰垃圾填埋场最多只能用到2014年,”熊孟清呼吁,要扭转目前针对垃圾处理的思路,更多发挥社会参与。
熊孟清说,公众认为处理垃圾就是政府的事。关于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都在推卸责任。他认为,“垃圾不是生来就是公共物品,公众有排放垃圾的权利,同时也是垃圾处理作业主体,有妥善处理垃圾的义务;而政府是垃圾管理主体,负有向社会提供正常的垃圾处理秩序和广泛、公正、优质的垃圾处理服务的义务。”
熊孟清认为,垃圾处理实际上是公益事业,“我们要告诉公众,他们的责任在哪里,应该如何配合好政府去排放垃圾。”熊孟清说,“政府是一个管理者,有权利对垃圾进行收费,并且是服务性质的费用,而不是行政管理费。”熊孟清说,这就要求每个小区按照规定排放,并且达到排放标准。他呼吁,要变垃圾处理、垃圾管理为垃圾治理。发挥社区自治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作用,让垃圾处理纳入政府倡导、监督,采购服务的模式。此外,熊孟清认为要建设一个垃圾处理的交易平台。“这包括垃圾排放的交易和垃圾处理的交易,从而抑制垃圾产量。”他解释道:要鼓励社会力量来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并且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记者/姚艺曲 通讯员/朱智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