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北上广等城市频频出现灰霾天 PM2.5是罪魁祸首(2)

2011年11月22日 20:23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便是PM2.5。

  “按照我们的研究,目前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PM2.5占PM10的比重大约在50%至80%。具体到上海,这一比重大约是60%至80%。”庄国顺透露。

  这意味着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天环境空气中PM10的含量在99微克/立方米,按照现行《标准》,空气质量可以达到“良”。但其中PM2.5的含量却达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10微克/立方米)6倍。

  “而PM2.5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庄国顺说。

  为什么PM2.5会造成灰霾天气呢?

  “PM2.5中有不少可溶性粒子,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有机酸盐等。这些粒子的吸水性很强。”庄国顺解释,“比如硫酸铵,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从90%提高到91%,它的体积可以膨胀8倍以上。这些可溶性粒子吸附水气,形成灰霾天气。”

  “PM2.5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的危害更大。”钟南山说。

  PM2.5比较小比较轻,可漂浮一周

  “PM10比较大比较重,会随重力沉降,而PM2.5比较小比较轻,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较长,而且也有一定的流动性,容易扩散。”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李想说。

  据介绍,PM2.5可在空气中漂浮一周左右,从新疆飘到上海只需2到3天。

  PM2.5的来源方面,目前上海的“本地源”(产生于本地的PM2.5)主要分为三类:工业燃烧排放、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生物质燃烧排放(如燃烧秸秆等);此外,来自外地的沙尘在PM2.5总量中也占一定比重。

  “检测后发现,硝酸盐对硫酸盐的比值在逐年上升,相比2000年时,现在已增加了1倍以上。”庄国顺介绍,“硝酸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硫酸盐主要来自工业燃烧,因此,可以看出上海汽车尾气排放应当逐渐成为环保部门监管的重点。”

  从检测PM10过渡到PM2.5,不难

  从2003年开始,庄国顺和他的科研团队便一直关注上海地区的PM2.5浓度。他告诉记者,从检测PM10过渡到检测PM2.5,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其实只要把机器中的切割头换一下就可以了。”庄国顺表示,“切割头就好像筛子一样,把空气中直径小于一定数值的颗粒筛选出来。换一个测PM2.5的切割头,成本大约在几万元左右。”

  “检测PM2.5的方法手段等技术方面问题,国际上都有相当成熟的标准了。”庄国顺说。

  而增加了PM2.5限值的新《标准》现在已开始第二次征求意见,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鼓励各地方提前或更高标准实施。

  实行新国标后达标天数将大幅减少

  根据公布的《标准》征求意见稿,我国PM2.5数值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PM2.5的年平均浓度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与世卫组织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这一标准也是世卫组织最宽的标准,距离世卫组织10微克/立方米的安全标准,仍有不小的差距。

  “但就算使用这样的标准,上海的PM2.5达标的天数也没几天。”庄国顺表示,“根据我们的研究数据,上海PM2.5的年平均浓度在40至60微克/立方米,冬季时则还会更高一点。”

  “从全国来看,情况也是一样的。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将超标。”庄国顺接着说,“一年里达标的时间也就是雨后那几个小时。”

  我国灰霾研究著名专家、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也认为,新标一旦实施,地方政府要做好空气优良率下降的心理准备。“按照目前情况预测,实行新国标后,广东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可能从95%下降到60%左右。”

  灰霾天气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

  新《标准》还在征求意见,不过专家认为,PM2.5的监测,应当越早越好。庄国顺说:“虽然短期内空气质量指数不那么好看,可长远来看,对经济、社会都是利大于弊的。”

  “除了健康方面的原因外,PM2.5超标其实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庄国顺接着说,“有研究表明,灰霾天气太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此外,灰霾天气对交通也有影响,从而拖累经济发展。”

  “当务之急是要做到减排。”李想告诉记者,“不论是工厂排放还是汽车尾气排放,都应当实行更严格的标准。”

  “时间真的很紧迫。”庄国顺说,“再拖下去,只会更难治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薇伊】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